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展望2010年

2010年,马华党选很大可能性会无疾而终。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如果蔡细历对手中所掌握的党务大权感到满意的话,那么其阵营绝对不会有人辞职,那么就算天王老子出面,党选也唯有在三年任期结束后才会出现。廖派要求的重选根本遥不可及。要重选,唯有策反蔡细历,开出一个更高更好的价码打动蔡细历,那才可行。这样一来唯一的条件就是让蔡细历做总会长。看似简单,复杂的其实就是廖派背后的势力,是否接受这种安排。如果说黄家泉在1128是以准总会长的身份回归,这样以上的假设就不成立了。连带重选也变成近乎不可能。

廖派最大的危机,就是进不得,退不能。总会长战役廖中莱打翁诗杰未必会赢,打蔡细历赢面不高。而如果让位于人,自己退而居其次攻署理总会长,除了打不赢蔡细历,面对善于左右逢迎的江作汉和黄燕燕也没有任何优势。再退一步,打回副总会长,那么他就是傻瓜一名,只会为人作嫁衣。所以说啊,我们的卫生部长的处境真的不妙啊。

民联和国阵在新一年里的斗争将会白热化。很多关键的司法案件将在联邦法院来个了结。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赵明福和霹雳双胞大臣案。赵明福案件的开庭,可以预见将会引起更多的震撼。相信反贪污委员会将难辞其咎。无论判决如何,相信民众都心里一早有谱了。是自杀还是他杀现在还没有确实的结论,不过反贪会吃定这个炸弹了。很多时候执法当局的办案手法,除了罔顾法律条文,也严重忽略社会观点。赵明福在人民心目中已经是反贪会害死的了。无论你怎么漂也漂不白,证据确凿也好也会让人以为造假。审判的结果会再一次冲击我国司法诚信,我看着是各方始料不及的。

霹雳双胞案即将有一个句号。州政权属民联还是国阵看来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下一届大选这个判决如何影响双方的胜算。纵观过往首相解散国会的记录,新首相上任通常不过年半就会解散国会,重新选举。下一届选举,双方目标很简单。国阵要重夺三分之二大多数议席,并反攻沦陷的州属。民联就是保住现有的,外加进攻森州、彭亨。双方各有软肋。国阵依然受各种丑闻缠身,宣传战方面凭空给了对手很多弹药。民联则相继在各执政州属传出很多执政不利的消息,外加跳槽声不断而军心动摇,再也没有308同仇敌忾,气势如虹的霸气了。

未来这场战役,谁执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差不多两分天下的格局会否变质。两线制是保障人民利益最有效的方法。作为选民的我们绝对有必要明白,所谓会闹的孩子才会有糖果吃。三分之二大多数的政府,只会造成无尽的贪污和腐败。失去有效的制衡后,我们也会失去308逐渐涨高的施政透明度和民主性。要提高执政这的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造适当的危机感,组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且有另外一个强而有力的执政联盟,可以随时取其而代之。这样政府才会克尽己任,努力服务人民。

2010年的主角不是任何人,而是身为公民的我们。以上的故事都有待我们的参与,才会显得完美。让我们提高我们的社会醒觉,对社会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并充分发挥社会老板的角色,监督我们的政府。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疯狂、无知兼离谱的社团注册局和幕后者


原来自然之友这个环保组织也会影响国家安全!

这是什么话!

社团注册局总监的这一番话,让我想起了1997年环境局的总监雷同的一番话。那时正值印尼森林大火,造成大马半岛被烟雾遮盖。烟雾之浓,到了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程度。但是社会上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并没有一个谱,因为环境局并没有公布空气污染指数。面对公众的要求时,他只简单的回答了一句

“这是国家机密,不可以泄漏“

十年前和十年后我国官僚态度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已经是咨询流动通畅无阻的时代,改变的是人类已经逐渐摆脱愚民政策,往全民共治迈进。而我国,依然实行上古时代家长式的管治。

我很怀疑,在这一班官僚的治理下,我国如何可以摆脱瓶颈,浴火重生。

这种官僚例子,时常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往中产阶级转型的时期。一般上的模式是官僚们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股强大、封闭的势力,在国家经济体制里有着无数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这股势力并不应许别人的挑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放是无可避免的,而且被打开的,除了经济市场,还有思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改革的过程中,人民开始有更多的醒觉,也开始形成所谓的公民势力来监督行政当局的政策。这样一来,冲突开始烽烟四起。而监督的结局,无可避免会剥夺既得利益分子的利益,从而引起他们的反弹。

自然之友和执政当局的博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们在很多的课题都和执政当局扛上。比较著名的有常青集团伐木、巴贡水坝等案例。这些都是在执政当局和他们的朋党头上动土的例子。以前这些活动时常被套上发展国家经济、促进国民收入的外套。但是慢慢的都被非政府组织拆穿了西洋镜。所谓的国家利益,其实只不过是富了朋党的口袋。

社团注册局的警告,只不过是执政当局和朋党们隔山打牛,总监只是出头的鸟。背后的影子,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他们对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有另一番意见,才会有出头鸟出来说话。

如果执政当局心态不改,人民的愤怒到了顶点的时候,器满则倾,到时候怒火不知会烧伤人,可能政权也会易手。

柏杨曾经这样的隐喻这个改变的年代

“身处改变的巨轮中,能彻底改变德国加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而拒绝改变的国家将会相继没落,直到灭亡。

好自为之!!!!

Tuesday, December 29, 2009

2009年 – 一个荒谬离谱的马来西亚

2009年还剩下不到24小时,但是留下的却是无限遗憾。

2009年.新首相上任,但是不到一年里面,就发生证人赵明福在盘问期间离奇堕楼死亡。前首相在最后的任期内把反贪污局转型成为反贪污委员会,并设立各种巧立名目的监督委员会来监督反贪会的工作表现。这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的效果。而赵明福事件无疑给了新首相和前首相火辣辣的一巴掌,以及敲醒了证人和人民安全的警钟。证人在反贪污局盘问期间意外丧命,反贪会官员一度称之为“如果人要自杀,我阻也阻不了啊”的言论让我们看到官老爷们是如何的贱视人命,也让普罗大众再次对执法机构彻底的失望。

对民众心理层面形成的危机和冲击远不止于此,在马来西亚法医验尸的过程,我们看到所谓的真相,是如何容易的被掩盖。这才是真正引起民众恐慌和愤怒的根源。试想想在这种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性命、财产和尊严是如何的缺乏保障。真相可以放两边,形象和利益一定要摆中间。可怕!可怕!执法人员依然缺乏查案人员应有的客观、仔细和全面的脑袋,有的依然是僵化的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中国女硕士留学生会被误认为妓女。今天是留学生,明天是有准证的外劳,会不会有一天是你和我呢?我们的社会,犹如周润发经典电影《监狱风云》的翻版,因犯(人民)受狱卒(执法者)欺凌,最多只能无奈的骂他们一声“食屎狗”。

总结,马来西亚2009年的治安执法,完全不合格。

2009年两起最显著的徇私贪污案件,首推PKFZ和“引擎门”。PKFZ已经是闻名遐迩,再说下去就是陈腔滥调了。这里要点出的是,涉及数目相等于年度预算案十分之一、高达百亿的案件,可以由提控一些主管级人物来含糊带过,这种事情也只有一个马来西亚这个boleh land 的总检察署办得到。上天也真的很喜欢和政府开玩笑,港口还没有解决,又来一个引擎门。一个可能引起国防危机的案件,就这样草草交给警方解决,你可别期望它可以给你任何结果,也别期待政府会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偌大的战斗机引擎,可以在空气中消失,那么时常潜在水里的马来西亚潜水艇,会不会不小心给鲸鱼撞翻而告搁浅呢?然后政府在花一笔钱来维修或干脆报废这个纳税人金钱购买的国防武器呢?一个马来西亚的方程式,基本上就是-不见=报废=再购=售价+佣金。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购物才会有回扣,才可以中饱私囊啊。

一句话带过马来西亚2009的政府效率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至于2009年最令人乍舌的,莫过于霹雳州的变天。这是纳吉接手大权的开场白,不过演得实在太粗糙了。一场特洛伊木马屠城记的戏码,却引起人民的愤概,看来是巫统始料不及的。人民的历史,会永远记载着当权者是如何罔顾三权分立的精神下夺取政权。家长们教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吸取霹雳州变天的教训,切记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我们喜欢一个玩具,我们应该凭自己的努力赚取回来,而不是做无间道,抢夺别人送给其他孩子的玩具。除此以外,记得提醒孩子必须在二十一岁的时候注册为选民,并以手中一票教训剥夺人们权利的悍匪,打倒贪得无厌的强盗。

2009年是马来西亚政治动荡的一年。不过这只是开始而已,好戏尽在2010年。

新年快乐!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解开政府、独中和教育体制的死结

首相高调访问隆中华独中,但是却低调的回应独中董事的要求, 也就是主要的土地转让事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那种心情,毫无意外的写在独中董事和华社的脸上。

话说回头,独中问题从华文中学改制至今已经困扰了华社数十年。简单一点做出总结,总共是两个问题:独中统考在马来西亚教育体制的地位,和政府对独中的认可,以及开办新独中的阻力。
如果我们要深入分析第一个问题,那么就要看回去独中的形成。10月21日,在华社和反对党激烈反对下,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所有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就变成国民型中学,而不愿接受改制的,就成为独立中学,并沿用华语为主要的教学媒介语。独中从此必须自己负担办学的费用,独中毕业生也不能进入国立大专,而且不受公共服务委员会认可,不能成为政府公务员


这就是国民(国民型)中学和独中毕业生的分别。政府这么多年来,对不认可独中持有的理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独中教育由于以华语为主,不符国家教育政策,因而不受政府承认。所谓的国家教育政策,就是统一在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下达到平等与团结,政府因而制定了单一语文政策,并对此观点加以宣传;马来文理所当然成为被用来统一全民的语言。但是这种想法和理念,已经不符合高等教育现状了。


所谓独中教育不符国家教育政策而不能进入国立大学,试问看,各个国立大专所出现的大量外国留学生,他们的中学教育背景又是否符合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主的教育哲理呢?我看那些中东留学生,和少量的东盟国家的学士生,未必就符合以上条件。所以说如果不符资格的外国人可以留学国立大专,反而就读独中的公民不能,那实在是太荒谬了。大学入学标准应该以学术资格为主,如果政府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各种各样中学背景以及基础课程文凭,那一定也得接受高水准的统考文凭。著名的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接受的入学基础考试有上百种,如果马来西亚国立大专要成功转型成为吸引外国学生的高等学府,那么也要有心理准备面对并接受A水准、HSC以及统考在内的各种基础文凭的申请。并且拟定出一个兼容并济、公平并透明的入学准则。


至于公共服务领域,任何不受国家学术鉴定局(Malaysia Qualification Agency)承认的学术资格,其持有者将不能担任公务员。这样一来,独中统考学生出路大大受到限制。宏观来看,其实受到限制的何止统考,在鉴定局的名单里,还少了很多一流大专,大多数来自中国和台湾。诡异的是,政府却承认许多排名比这些大学更低的大专,如埃及、印尼等国家的学府。政府这种做法很有争议性,我们暂且搁置一边,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分歧。说来不难,只要设定公务员统一考试,让不符资格的毕业生,包括统考生参加,这样就有一个出路。这种做法在专业领域一点都不新鲜,律师执业考试(CL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成败的关键,就是政府改变的诚意和决心。


至于一般上华社要求政府资助独中的诉求,坦白说,这个很难办得到。平心而论,如果站在政府的立场,很难可以构成理由资助一个不跟随本身教育政策的独立教育机构。这不是等于自泼冷水吗?但是不资助,不代表政府不可以开明的接受独中的成立。如果我们把独中看成和其他学院一样的私立教育机构,那么只要符合资格,新独中绝对可以自行成立,而不是像现在般,把独中视为洪水猛兽。独中一样为国家培育人才,一样的为教育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以上的方法,固然和华教领导人的诉求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是未尝不是打开缺口的契机。渐进式的改变,好过这么多年来毫无寸进。但是这一切成功与否,有待政府释放诚意。依然首相可以说独中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那么请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高庭和上诉庭之间所有的判决分歧 -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陈文华案件,上诉庭推翻了高庭的决定,批准反贪污局在办公时间以外录取口供。算算一下,除了陈文华这个案件,上诉庭已经连续不断在很多关键的案件推翻高庭的决定,而且所做出的判决,几乎和高庭所做的差不多完全倒反。

看看以下的案件吧!

2009121日:上诉庭推翻高庭裁決國能禁止在万绕建电缆,但联邦法院复裁决村民败诉。

2009522日:上诉庭推翻高庭判決赞比里為合法大臣

20091022日:上诉庭推翻槟高庭判决 千名槟商会员恢复会籍

2009116日:上诉庭一致推翻高庭的裁决,安华拿不到任何肛交案文件

20091124日:上诉庭批准暂缓令 选委会明不宣布哥打士布爹补选日期

20091217日:上诉庭推翻高庭裁決反贪会非辦公時間可录供

以上列出的例子,只是高庭和上诉庭判决南辕北撤的冰山一角。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两个法庭都沿用一样的宪法和法律条文,但是所作出的法律诠释和分析竟然完全相反,实在让我们对法官的素质感到心寒。我们是否有仔细探讨过,为什么以上的情形会反复出现呢?

如果沿用以上的案件作出分析,我们发觉上诉庭在涉及国阵和民联之间纷争的案件里,作出的判决总是对国阵有利。霹雳州大臣双胞案、安华肛交案、补选和反贪会录供时间的判决虽然对国阵有利,但是却赤裸裸不符法理和民情。霹雳大臣双胞案里尼查并没有依循正常的立法程序 也就是被投不信任票就被“革职”了,这绝对于理不合。至于安华肛交案,上诉庭的判决更是非议所思。任何人都有权在刑事程序法典的第5151A条款下,要求控方交出相关文件来协助其辩护,安华却被剥夺这个权利,我想无论法官以什么理由拒绝,都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和精神。

至于补选和反贪会录供案件,上诉庭所扮演的角色更和强盗无异。一是骑劫了州议会议长的宣布悬空州议席的权利,二是剥夺了人权。试想想,如果上诉庭准许反贪会在办公时间以外,在没有律师的陪同下向证人录供,可以想象那和软禁有什么分别?只怕差的就是一个会上锁的笼子。既没有法律咨询,也不懂录供会延长到几时,那对证人绝对不公平。以上种种对在野党不利的判决,已经引起人民质疑法庭到底是不是专属当权派的政治打手。

上诉庭也不尽然把案件搞砸。相反地如果站在民生的角度,上诉庭在国能案件的判决是对人民有利的,但是却被联邦法院给推翻了。联邦法院、上诉庭和高庭之间决定也尽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人不禁怀疑到底是因为法官的个人判断出了问题,还是高庭和上诉庭各有不同的法律诠释标准,又或者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法律机制起着很大的冲击。试想想如果高庭或者上诉庭判决或诠释不当,当事人又没有能力(财力、时间)上诉到更高级的法庭,那么是不是就得这样蒙上不白之冤呢?而无权无势的升斗小民,是不是又得对当权者的欺凌逆来顺受呢?而法庭左右晃的决定,又如何取信人民呢?

当务之急,上诉庭必须对外理清其判决的逻辑性,以及公开推翻高庭判决的理由。所谓判决的逻辑性,除了引用法律条文,也得引证过往的案列作为辅证。并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当然最重要的,在处理政治案件的时候,绝对必须秉公无私,不能收当权者影响,在推翻判决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其决定对社会的影响。如果有必要完全推翻高庭的决定,就必须完整的交代其理由,让整个审判过程透明化。当然还有作重要的,法官得提高效率,别动不动就拖延判词,让当事人无所适从!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没有日期辞职信的双重标准

马华的13位朋友昨天把辞职信呈上给马华的总秘书王主席。这封辞职信固然可能可以促成马华重选,但是却不是戏肉所在。真正诡异的,倒是13位朋友们辞职的方式。

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正是他们的写照。所谓的辞职信并未注明辞职的日期。其论调为:只有凑足21个人,我们的辞职才生效。哈,这可是千古未闻的奇事。这样一来算是什么样的辞职呢?不过从心理层面上不难猜测这一番悠抱琵琶半遮面举动的意图。很简单,如果今天交出一封写着日期的辞职信,那么如果过了那个日期依然找不到足够的中委辞职,那么他们将变成一无所有。

13个人当中不乏拥有官位者,部长,副部长,州行政议员,州署理部长等,如果他们呈交的是真正的辞职信,并注明生效如期,就等于把自己的官位双手奉上。即舍不得马华中央推荐的官位,又要在党争之中立足,这是看不起他们这种扭扭捏捏的心态,真是小家子气。由一开始所谓的辞职重选,马华众人根本各怀鬼胎。就连倡议辞职的第一先锋廖中莱、魏家祥和周美芬,都没有真正的勇气来辞去副总会长职位,反而以这种自欺欺人,犹如儿戏的方法来“辞职”,那不是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吗?

如果各位真的不认同现在的马华领导层,那也等于您不认同马华领导层所委任的官职。那么,请把本身的官职也一并辞去,显现辞职重选,还党诚信的魄力。别在一旁偷鸡摸狗,意图两面讨好。

支持辞职 – 辞官职,辞党职

赞成重选 – 但是绝对不再选你们这堆懦夫。

还党诚信 – 对不起,你们没有资格谈诚信!

不可不知所失去的第三票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下午三时十二分

文:黄子豪

曾几何时,我国公民在投票权上,一共有三张选票,第三张选票就是地方政府选票。1965年,政府以马印对抗为由,取消地方政府选举。地方选举的取消对我国政治体制和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是当年一般民众和反对党并没有看到这个被取消的制度会影响深远。

现在的地方政府议员(市议员、县议员)统一由州属里掌管地方政府事务的行政议员统筹。无论是民联还是国阵,在委任地方政府议员上都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measurable standard)。国阵的地方政府议员,一向来是安插基层领袖的平台,或者是巫统赐予附庸党的安慰奖。至于民联的固然纳入了非政府组织成员,但是当中不乏拥有民联政党背景的人士。总的来说,委任制度造成地方政府议员的素质没有最低保证,并且任人唯亲,不具民意基础。

地方政府议员于立法机构上是最接近民众的一群,所管辖的是和人民息息相关的民生事务,包括沟渠、街道、垃圾服务等地方基本设施。而把这么重要的资源托管于一批委任议员,也太过漠视民意了。这些议员,只对他们的上司 – 负责地方政府事务之行政议员负责,而不是缴交税务的人民。有税务而没代表,等于骑劫了人民的选择权,并否决了人民的监督的权利。地方政府议员和身为行政议员的上司大多身处同一个政党,所以除了一鼻孔出气,也造成制衡失效。今天地方政府效率如此低落,委任制绝对脱不了干系。

除此以外,委任制之下的地方政府,也掐住了小型政党的生存空间。地方政府涉及的地域和范围较州级政府小得多,所需要的财政资源也相对不多。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小型政党发挥作用。当年社阵在众多城市议会,包括乔治市、芙蓉等占据执政党的地位,就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特点 - 涵盖范围小,地方基层效应显著。小型政党可以通过主导地方政府,磨练本身的行政和工作能力,并为未来进驻州或者中央铺路。而且地方政府由于贴近民众,任何州政府的政策都受到地方政府的制衡,这样一来有助减少偏差,也可以互相监督,更符合民主制度的精神。

基于以上好处,无论是民联还是国阵,恢复地方政府选举绝对刻不容缓!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2/16/13.html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别老是在10科还是12科之间钻牛角尖

好,奖学金的分歧讨论了。让我么来看看教育制度。如果稍微有留意教育制度的,都知道现今教育制度主要有两个主流,分为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英式教育强调课程内容,着重课程的难度,而学生在选择报考科目的时候自由度低,通常一报考就必须报考整个配套。而美式教育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报考的自由度相对的高很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要报考的科目,并没有很严格的依据配套。

英式教育主要通过考试的难度来筛选学生的素质,所以学生一般只拿本科,应为要应付的都是艰难的考试,绝对没有的含糊过关。而美式教育并没有报考科目的标准,更多是由看个别学校的制度。但自由的背后并没有牺牲课程的难度,而是让学生培养独立的思维,选择适合自己未来的知识。

而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呢,在限制学生报考数量之余,也没有办法提考试的素质。以前还没有限制的时候,题目一年比一年容易,这样一来学生当然可以报考很多科啊,课业都很容易嘛,多几科也只不过小菜一碟。现在如果限制了报考而没有提高水准,那么学生可真的“有福”了,即少科,又容易,生活科还真写意。

至于独立思维更是被填鸭式的教育淹没了。学生并不懂如何弹性选择本身未来要进入的领域,从而谨慎选科。他们一味的朝更多、更五花八门的科目进发,但是却忘了考量本身未来所需要的知识。说白了,一些学生为了可以报考更多科目,获得更炫目的A数量,就选易舍难。

结果到最后两头不到岸了,即达不到程度,也没有达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奖学金颁给谁也不重要了,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

所以说,10A1,还是12A1都是忽悠人的。如果考试程度高的话,10B一样可以是优秀的学生。如果学生懂得独立选择报考的科目,报考对自己未来很重要的8科都很够了,何必要考到12科?

多此一举!

报考10科和12科的奖学金争议

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大马教育文凭报考指南,从原本的最多十科提升到现在最多报考12科。虽然报考数额已经提升了,但是几乎无助解决问题,因为教育部依然没有把母语科计算在奖学金统计系统里面,造成报考母语科目的学生们并没有任何的优势。

要切入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奖学金的颁发制度。政府现在以10科为标准,那么接下来的奖。学金办法制度,当以10科为临界点(cut off point)。我们就以理科生为讨论的基点。首先,理科生有六个必修科(compulsory subject 国语、英文、数学、道德教育,历史,而主修课(core subject)呢,一般上一定会有生物(或者会计)、物理、化学、高级数学,和近年来加入的工艺科学。学生一般上离不开以上的组合,可能出现的分别,大多在于少一个科目(通常是生物)。如此看来,其实这10科本科(core subject and compulsory subject)已经是饱和了,真正的争议其实出现在当两个考生同时在本科拿到一样的成绩,而他们又有多报考母语的时候,母语成绩是否可以拿来当作一个记分的衡量,而这点在比较有报考母语和没有报考母语(如马来同胞),是否又有效呢?

在奖学金颁发的角度,以下争议可能出现:

10A1 (all core subject) + 1A1 (母语)Vs 10A1 (all core subject) ,谁比较优秀?还是一样呢?11A1的是不是有奖学金的优先权呢?

10A1 (all core subject) + 1A1 (母语)Vs 10A1 (all core subject) + 1A2 (母语),母语是否可以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优劣呢?还是只是个别看两个人的core subject而已呢?只是看core subject的话两个人都属同一资格,这又公平吗?

10A1 (core subject) Vs 10A1 (9 core subject + 母语) + 1A2 (1 core subject) ,谁比较优秀?


教育部是否应该就以上的灰色地带做出澄清呢?

还有很多组合,未能一一列下。

Wednesday, December 9, 2009

阿末、国家干训局、前锋报、马华、民政、国大党

阿末、国家干训局、前锋报

以上这三个家伙,让你想起什么?

是阿末那副不可一世,嚣张地称华人为寄居者的狂傲面容吗?

还是一般彻头彻尾种族之一的讲师,在很多马来学员面前,数落占很少部分的非土著学生呢?

又或者,是一天到晚鼓吹种族主义,整天叫华人不要挑战马来特权的可爱报章?

我们再来另外一个组合。

马华、民政、国大党

以上三个政党让你想起什么?

满口仁义道德?满脸“春”风?

天字第一号,天底下最有诚信?

靠后门进入政治中枢的部长?正确一点,大选后说不走后门入阁,过后光明正大走入内阁的政治人物

一个整天说“没有了我不行”,“我再次竞选只因为要为接班人铺好路”?

我们是年轻一代,自然应该有本身的特长来应付这样的局面。我们有三面镜子:

youtube, Malaysiakini, Raja Petra

你有你演,我有我做,不过现在的科技发达,随时你做的说的写的,都有可能出现在youtube噢!

谢谢当今大马,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这些年来,多亏你,我们才走出政棍蒙骗的阴影

RPK,我希望你长命百岁,多福多寿,多写多讲,只要一天你不死,每一天那些贪污滥权的贪官,必定如坐针毯,

还有三招,就是

注册为选民,

知道怎样投票,知道投票给谁!

阿末、国家干训局、前锋报

阿末、国家干训局、前锋报

以上这三个家伙,让你想起什么?

是阿末那副不可一世,嚣张地称华人为寄居者的狂傲面容吗?

还是一般彻头彻尾种族之一的讲师,在很多马来学员面前,数落占很少部分的非土著学生呢?

又或者,是一天到晚鼓吹种族主义,整天叫华人不要挑战马来特权的可爱报章?

我们再来另外一个组合。

马华、民政、国大党

以上三个政党让你想起什么?

满口仁义道德?满脸“春”风?

天字第一号,天底下最有诚信?

靠后门进入政治中枢的部长?正确一点,大选后说不走后门入阁,过后光明正大走入内阁的政治人物

一个整天说“没有了我不行”,“我再次竞选只因为要为接班人铺好路”?

我们是年轻一代,自然应该有本身的特长来应付这样的局面。我们有三面镜子:

youtube, Malaysiakini, Raja Petra

你有你演,我有我做,不过现在的科技发达,随时你做的说的写的,都有可能出现在youtube噢!

谢谢当今大马,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这些年来,多亏你,我们才走出政棍蒙骗的阴影

RPK,我希望你长命百岁,多福多寿,多写多讲,只要一天你不死,每一天那些贪污滥权的贪官,必定如坐针毯,

还有三招,就是

注册为选民,

知道怎样投票,知道投票给谁!

神庙@旅游胜地罢了,需要拨款一百万吗??


神庙@旅游胜地罢了,需要拨款一百万吗??

1million 可以让极乐寺发展成更为宏伟庄严的旅游胜地,但是,回头想一想,是不是有更需要这一笔钱的人士呢?

一百万,可以帮助到最少一千个穷人,或者让很多付不起钱读书、补习、买文具的穷学生了。

许子根真的得好好想一想!

我们欢迎许子根的拨款,但是希望许子根没有带着买卖的心态而播出这笔款项。

100万要买回人心和政权,只怕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Wednesday, December 2, 2009

政治圈里抛离现实的心态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日 下午四时二分


文:黄子豪

马来西亚是羽毛球王国,今时过去生产了不少羽毛球好手。但是近年来除了拿督李宗伟,其他的羽毛球好手一般上都走不出国门,反而热衷参与国内的公开赛,把原本是锻炼新兵,提拔新秀的比赛当成自己的运动秀。这种现象在“一个马来西亚能”的国度里特别盛行。

这种龟缩心态,其实恰恰就是抛离现实,不敢面对竞争的胆怯心态。回顾国际机构发布的马来西亚竞争力,从04年的15,06年的19,08年的21,到今年的24,可谓江河日下。这个和各方拒绝竞争、自欺欺人的心态有关,政治圈里更不乏这种例子的典型。

中央政府拒绝公布国际山庄土崩报告,更威胁将起诉透露土崩主因的雪州大臣卡立。这种做法是赤裸裸的躲在官方机密法令的保护壳里并逃避民众的批判。想来欺众瞒下就是纳吉领导的行政中枢设定的KPI,并让普罗大众看清楚,这就是其提倡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里的绩效制价值观。民主的政府的权利根源有二,一为宪法,二为人民的选票。宪法明文阐明民众有知情权,而这种权利绝对不是当权者靠修订恶法就可以阻止真相大白。人民的选票赋予您治国的法理基础,并不是让官老爷们贪污滥权并逃避责任。

至于选举委员会也是有样学样。宪法赋予选委会的权限是计划、执行和监督一切和选举有关的事务。其他和选举无关的,对不起,没你的事儿。但是选委会总是嫌自个儿的工作太少,以致决定议席悬空这原本属于立法机关的事务也自愿揽上身。这样一来,在公务员体系里,要算选委会最负责任,工作效率最高了,负担最重了。事实上当议长宣布议席悬空的时候,选举委员会唯一的任务就是举行补选,至于悬空的理由是否符合个别联邦或州宪法,并不是由行政官僚组成的选委会所能诠释,而必须由精研法律的法官去判断。哥打士不爹州议席是否重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案,选委会偏离本身的角色并拒绝根据议长的决定执行任务是最大的原因。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龟缩心态的经典 – 马华1128汇报会。1127晚宴廖派大开108席,号称超过1000名中央代表出席。但本人人在现场,看到很多一家大小来捧场的情景,更有不少如本人这种非党员,纯粹过去看看热闹,骗吃骗喝的民众。所谓的1000名代表,可真不懂是否把本人也算了进去。隔天1128汇报会,中央代表点名的方式相当特别。每个登记处有很多本签到簿,签到簿还没有到一半,甚至用了几页工作人员就会替您更换一份新的签到簿。点算签到簿的总人数也显得相当神秘,甚至必须把非核心工作人员请离房间,真的是耐人寻味啊。

抛离现实和龟缩心态让人不知不觉中和现实越走越远,减低竞争力。如果不及时纠正,那么只会继续沉沦下去。国家因此退步,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艰苦。中国满清时代,就是因为锁国政策并拒绝竞争而没落,前车之鉴啊!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直选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直选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马 华党争闹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看走了眼。原本双十特大过后必须双双隐退的翁诗杰和蔡细历,在团结方案之下获得浴火重生的机会。这一个方案把廖派逼入了墙 角,身边的中委更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翁蔡剩下的功夫,就是关起门来打狗。偏偏翁诗杰在这个时候,举起铡刀,欲把羔羊一网打尽,偏偏他们就成了漏网之鱼, 遗栏之畜,结果把大好的局面断送了。

现在的局面可是挺微妙的。翁蔡接下来是否还是会结盟是一个未知数,至于廖则声势大涨,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现在两方面的最后胜负都悬于两个技术层面 选举日期和选举方式。选举日期一旦延迟,当权派大可以招、抚、揽、贿,增加自己的筹码,对廖派来说,一旦气势如虹的声势下跌了,本身的组织成员也可能蝉过别枝。

至于选举制就有更大的争议性。廖派一路以来对民主和诚信的坚持,理应对可能进行的改选落实直选制而感到欣慰才是,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这倒很令人玩味了。马华公会沿用的中央代表制,是以党员比例加上地方区域划分选出代表,进而赋予他们投票权。原本这种方法 是简化选举程序,而且可以显现出代表性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和直选制的民主质量比一比,就明显的差得多了。

间 接性的选举,一旦代表对比党员的比率小,那么就演变成为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派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 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由书记主持工作,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部署、决定、规定和要求,并把它贯彻落实到部门系统的工作中。简单来说就是苏联共产党的共产主义模式 - 由上至下的权威体制模式。书记就是总会长,中央代表就是委员。最高领导和委员之间有着数不尽的利益,决定权只落在精英阶层,所做的决定均只顾虑一小部分的高阶领导层,而忽略了广大的基层党员。

在 间接性的选举下政党更像一个有限公司。一般上社团和公司的分别,就是在领导机制上。社团的领导层是会员推选的,所以他们充其量也是执行会员(大会)赋予的 权利,并且必须受会员的监督,而每个会员的权利都是一样的。公司就不一样了,领导层是你的老板,你只不过是收钱办事,决不能也不可能以广大群众的意志,影 响领导层的决定,公司的决策权,全权由董事局决定(中央委员会),小股东(中央代表)一年就出席一次股东大会就可以了。员工(党员)呢?对不起,这里没有 你的事情,我们的政策你服从就行了。

所以如果要落实所谓的民主,还原所谓的诚信,那么请落实直选制。马华绝不能因为麻烦、耗时这两个理由而拒绝直选。

为了推动的党内民主,难道不可以等多几个月吗?

为了还党诚信,难道就不能忍一时,以便可以让更广泛的民意发挥作用吗?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用“诚信”,唯独你没有这个资格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用“诚信”,唯独你没有这个资格

救党诚信委员会,听起来动人,但是实际上确实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自我诠释、自以为是。

为什么当初翁总要召开特大决定重选的时候,你们又不要呢?(当然不要啦,人跑位子空,填补空缺才是上策。在利益面前,可以罔顾一切,甚至丧失理智)

为什么当初翁总当初要总辞并要求重选的时候,你们又不要呢?(为什么要呢?你走了就是当替死鬼,决定一起做,责任你承担,最好不过了,重选我怎东会不会落马)

为什么当初翁总决定砍蔡,而你们认同集体负责,但是过后你们又不要呢?(集体负责说爽的,位子啊,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这才是真的)

以上只是想要说明,这些既得利益的混蛋们,本身的利益可能在未来不保后,开始了和当初大不同的立场。

今天的局势又有改变了,纳吉已经要介入了。如果纳吉不认同选举,廖老二,魏老大,周小姐,你们敢挺着胸膛,信字当头,勇字当胸,坚持重选,和纳吉对着干吗?

我看除了王大律师,其他人都没有这一个政治勇气。

所以,除了王大律师外,其他人没有资格谈诚信!

诚信委员会,我呸!

滥用诚信委员会就有。

只有由双十特大之前坚持重选立场到现在的人,才是好汉一条。

支持重选,鄙视投机!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马华之乱源于体制的缺陷

马华之乱源于体制的缺陷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下午二时四十七分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1/18/17.html

文:黄子豪

三国末期,司马炎的晋帝国灭了东吴帝国后,统一了中原。但是好景不常在,在其白痴儿子司马衷继位后,其皇后贾南风就把持朝政,并开始大肆屠杀威胁其执政地位的亲王们,史称八王之乱。贾南风按下八王之乱的电钮,她本身也被另一个亲王司马伦杀死。而后中原就在司马家族手中陷入大混乱,这促使大一统的晋朝有瘫痪而崩溃,五胡乘机挣脱枷锁,进入中原,中国就此进入大分裂 – 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

八王之乱这种残杀,愚蠢而残酷,但偏偏就在马华复制上演。由原本的翁派、蔡派,到现在分裂出来的廖派,对垒翁蔡派。这种没有原则,只问权利的斗争,正把马华撕裂。马华主要的竞争对手 – 行动党和公正党,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马华这块肥肉。而马华种种的斗争,根本上源于体制,也必须循体制这个方向去解决。

全权决定班底

马华总会长拥有天大的权利,可以全权决定马华州级组织的领导班底。而资源上也可以选择性,按自己的意志来分配。州联委会的阵容一般上都是由本身属意的人选组成,为我族类者一概排除。这种做法真正贯彻了国阵政府对于反对党执政的州属大加钳制、限制拨款的霸道思维。这样的州联委会,领导的合法性大受质疑,同时也难以服众。如果要彻底铲除这种问题,一定要透过民主选举制来选出州级领导人,权力金字塔上的领导人一定要把权利下放到地方上,这样才能确保地方领导人有足够的威信来动员党员进行相关工作。

扩大决策圈子

至于中央领导层,以往决定他们命运和征途的,是两千四百余名中央代表。一个号称百万党员的组织,竟然由总党员人数千分之一的小群体决定组织的命运,是相当可笑的。要么马华必须扩大决策权的圈子,也就是中央代表的人数,要么就直接让党员直选中央领导层。以马华现在的组织状况,党员直选绝非上策。原因是基层里有太多的幽灵、非活跃(俗称“睡觉”)党员,如果也让这伙人决定组织,或者是这伙人被人操纵而决定组织的命运,也太不公平了。比较适合的做法,是增加中央代表的人数。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支会选出的区会代表选出区会领导层之余,也同时投选出州联委会、中央委员会。这种做法可以省却时间,短期内是最有效的方法。

也有权力盲点

这一次马华党争也让我们看到,所谓的最高决策机构-特大,也是有其权力盲点。陈梁党争过后, 马华党章规定,凡有三分之一的中委,或三分之一的中央代表联署就可以自行召开特大。这种做法是要确保特大可以在最低但又具有代表性的人数下可以自行召开。而特大的合法人数是三分之一的中央代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游戏。如果刚好有八百个(三分之一的数目)中央代表出席,而通过任何议案需要半数或者是三分之二的人数, 就大概是400或550名。这个数目和全体中央代表,甚至党员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代表性。所通过的议案,到底有没有法理约束性是很具争议性的。

切勿重蹈覆撤

以民主精神为基础的话,马华党章未来依然可以让三分之一的中央代表要求召开,但是合法特大代表人数,一定要提高到至少三分之二。这样才可以彰显特大的代表性。

晋朝八王之乱直接导致晋朝版图剩下南方,并导致中国陷入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代。最后迁都后的东晋政权更在五胡的铁骑中融解。如果马华不要重蹈历史的覆撤,那么是时候改变了。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在胡锦涛眼中,我国远比不上新加坡

昨天抵达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纳丹总统为他设的国宴上,亲自宣布借一对大熊猫给新加坡,进行保育与研究合作。


看到这个新闻,我们也应该好好审视,到底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是不是真的那么的高规格。当然我们是以最高规格来接待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但是中方是以什么心态看待,的确是很玩味。从行程看来,胡锦涛算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1994年江泽民带领官方代表团放马四天日期短了一半有余。

从访问结果来看,倒是蛮有成果的,加强了中国在马的投资。

只不过相比之下,中国很明显更注重星加坡这个邻国。从赠送熊猫这个举动来看,我国的战略价值远在胡锦涛眼中远比不上星加坡。

所以我国的领导人除了用胡主席做政治牌粉饰一下太平,笼络一下华裔,能不能更努力和务实的落实政治和经济改革,是不是更应该履行改革承诺,提升国家的地位呢?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变相的文字狱 – 评槟回教理事会的检举行为


今天看到槟城回教理事会在槟城四间华人庙宇发现相信是用来膜拜和测万字的真主话语及可兰经经文。有关庙宇的庙祝或会因为滥用可兰经和回教教义,而在可兰经印刷法令141)条文下被提控,罪成可被判监禁不超过五年或罚款不超过两万零吉。

看到这篇文章,我真为这个庙祝感到悲哀。相信到他被提控为止,他都不明白为什么供奉和服侍了这些“可兰经语文”这么多年,到头来尽然会被提供。说回这个所谓的可兰经经文,根本就是我国华裔民间社会的风俗之“拿督公”

拿督公对大马华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它可以说是南洋华人在信仰上的特产,北方并不流行于崇拜这位神明。原因在于拿督这个称号也源自本地,有点类似土地公掌管某个地段的地方神明。分别在于(据说)这位神明是个马来人,所以膜拜时不能有猪肉,形为一种禁忌。

本地华人习惯上大事小事都会寻找拿督公的帮忙,包括求财,求字,甚至一些伤风感冒都会到那儿求个平安。从事建筑业或拥有大型工厂的制造业,工地都会至少敬奉一个拿督公神位。如果工程进行得不顺利的话,就会再搞一个宰畜牲仪式然后变相为一个大食会。一些小地方通常也会每各一段时期举办一次仪式来为拿督公从新选出炉主,就像一个协会一样。

回教理事会这么的一个做法,那么不是得全马走透透,把所有工地、工厂、神庙等拿督公全部打烂,就好象当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破四旧?这种把渊远的文化和窃用宗教条文混为一谈的做法,实在让人民感到不寒而栗。这种做法和以前的暴君大兴文字狱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呢?

古时候的文字狱是统治者用来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文字,并主观诠释文字所要带出的含义,把有关人等罗织成罪。古有暴君无中生,害群之马任意造谣,现有执法当局罔顾拿督公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只接受投报者一面之词,以此为凭证把无伤大雅,并源远流长的民间信仰一举挑了。这么一来如何让广大的民众兼信徒信服哦?

文化和信仰的形成和宗教一样,有其历史缘由,更有其珍贵和值得保留的地方。如果就这样不分皂白就把拿督公给充公了,那么除了侵蚀了民间文化,也让标榜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徒失一个文化宝块。

更重要的是,如果今天可以把拿督公文化给挑了,明天是不是可以把娘惹文化批判成非纯正的马来文化,而把他们排除在我国的历史中呢?

宗教不是一向来都标榜这容忍和接纳吗?

希望回教发展局可以理智看待这些文化交融。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还给我们应该有的第四权

自从民主精神在人类社会萌芽后,就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系统。近两个世纪来工业革命使人类的资讯传播系统和印刷科技翻了何止一倍,媒体资讯来得更快、更准确,和社会有更广泛、更直接的接触。19世纪《泰晤士报》的领导人亨利·里夫(Henry Reeve)在1855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上撰文写道:“今天新闻界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个国民等级;甚至比其他任何的等级都更为强大。这就是媒体形成第四权的开始。

但是新闻和媒体要发挥真正第四权的作用有其先决条件。新闻界在宪法里担负着一个非官方但却是中心的角色。他有助于公众了解问题、发表公共见解,因此可以领导和成为对政府的一种制衡。但是要达到这种功能,新闻界就必须独立和免于受到审查。这种条件却真正是我国新闻媒体所缺乏的

缺乏的原因有二。首先是执政当局对新闻界长期的干涉。硬体新闻出版者长期受出版与印刷法令的钳制。印刷准证必须每年更新。这个法令赋予行政当局最后的诠释权利,若印刷执照被吊销,将不得以法律途径上诉高庭。再者,若印刷公司或出版商,出版假新闻,将被监禁不超过三年。星报和星洲日报都曾经被政府谕令停止出版。而过后报章的论调是否有改变,读者自有公论。网络媒体除了有马哈迪当年推行多媒体超级走廊时许下的承诺 – 不审核网络内容,就没有任何法律的保障。比起报馆,网络媒体对执法当局来说可是小菜一碟。上门充公调查等行动此起彼落,如同对网络媒体实施心理打压,推行白色恐怖。

执政当局对新闻界的干涉不止于此,也进一步把媒体收拢在本身政党的旗下。市面上最畅销的马来文报和英文报章,和执政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几乎成为执政党的喉舌,为执政党的政策和行动加以宣传,或者相反地对执政当局的过错加以掩盖。媒体为某一个政党背书的情况在西方国家一样是司空见惯,很多时候更是出现不同的平面媒体支持不同的政党这种百花齐放的情况。但是像我国这么一面倒的情况实在罕见。原因无他,执政党当局眼里实难容纳任何小沙粒,莫说让反对党出版正式报纸,连党报等在野党党员读物的出版业百般限制,所以才形成一言堂。

现在市面上可以出版的媒体,除了直属政党投资臂膀旗下,也有一些企业家控制的平面媒体。有时候这些所谓的中立报章,并没有秉持他们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反而站在本身企业的立场,对各种新闻的发布加以筛选。对于影响力深远,报份光多的报章,许多公共人物更得疏尊降贵,对他们百般奉承。因为只要这些平面媒体狠下杀手,截断他们的新闻报道,他们立刻就会在消失在平民百姓眼中。更可怕的是这些平面媒体有时候比算命佬的功夫还要精湛,任何政治、财经和社会的风吹草动,他们竟然可以通过内幕者得到第一手消息,或者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以各种社会报道来影响决策者的决定。

如果我国要挤进先进国行列,那么除了硬体发展,也要有相应的软体发展。而平面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介。

我们要异言堂,不要一言堂。求大同,存小异。

还我们公平的声音,还我们应该拥有的第四权。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多源流教育是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

多源流教育是绊脚石?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四日 下午二时三十分

文:黄子豪

我国政府曾经几次大幅度改变我国的教育制度。其中两个引起重大影响的就是华文中学改制,以及英语源流学校(多为教会学校)转型为以马来语为主的国民学校。以上两个政策正是为了要符合政府以马来语为尊,以团结为大方向而实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确为推广马来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距离真正团结学生,仍然有很大的路途要走。这推翻了政府一厢情愿以同源流通语言政策达到团结的理论。

今天有不下数千的马来友族同胞在华校就读。这个现象证明了象征母语教育的华校和国民教育既有同点,也有其分别。同点在于马来同胞认同华校和国民学校一样推广国家教育的价值观,一样推崇国家原则。所以他们并不害怕会因为进入非国民学校而失去本身族群的特性。而两种源流学校的分别,就在于学校倡导的教学观。华校教师在教学上注重人生观的培养,向学生灌输纪律、信心和道德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友族同胞选华校而舍其他的因素。

论点大错特错

以上种种证明了所谓多源流教育是团结的绊脚石这个论点绝对大错特错。国民学校教马来语,华校、淡米尔文学校一样也注重马来语。我们也都乐意接受马来语作为我国国语的崇高地位。既然语言不成为沟通和团结的问题,那么就一定是个人观念而非学校教育造成国民团结裹足不前。小学时代的儿童,心灵上仍属白纸一张,在语言不是障碍的情况下,阻止各族小朋友交流的,就唯有他们的父母。

父母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灌输大人潜意识中对其他族群的印象。华人家长总是会有意无意暗示孩子马来人是好吃懒做并依赖政府救济的寄生虫,而马来人家长有时会不经意透露华人是这片土地的外来者,并掠夺了他们作为原始主人的经济利益。至于印度人时常会置孩子于悲情思维之中,像孩子表达在全世界的遗忘下,印度族群悲惨的命运。

各自形成屏障

在以上的言论耳目渲染之下,各族群的孩子就各自形成了一个屏障,成为他们交流的最大障碍。原本大家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在一起玩耍,现在披上了一层隔膜,多了一副有色眼镜。

我们实在不能怪在社会上打滚的家长会有以上的想法。在寻找生计和财富的过程中,这就是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这样一来难免他们会把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这一些现实生活,真正源于政府政策的不公,以及不负责任媒体的操作,企图操弄大众的情绪来达到本身的议程。而孩子们只是政客角力下无辜的牺牲品。一同牺牲掉的,还有马来西亚民族的和谐和团结。

改变现有偏差

如果执政当局的确有诚意解决国民团结的问题,就应该从教导父母方面下手,同时要以理服人,以行动取信于人,改变现有的偏差、不公政策。这样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至于多源流学校,请政客别再借它们“过桥”(广东话译)了!

他们和各族的小孩们一样无辜!

放过它们吧!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1/04/10.html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马华晋入共治时代

马华总会长一向来被党章赋予无上的权利,除了可以独断决定马华国州议员候选人和内阁名单,而对于马华中央、州属行政和党职也有绝对的决定权,并且一手掌控国内最畅销报章 星报和其集团媒体的人事任命权,更可以运用所有马华名下资产和物业,可谓权倾一方,位高权重。但是马华翁蔡和解,总会长肯定必须释放出一部分的权利。林良实、黄家定时代总会长独霸天下的局面将不复返,马华在度过一个甲子后,正式进入共治时代。

两方共治犹如复制法国第五共和的双首长制。法国宪法规定人民直选的总统必须委任在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宪法惯例,由总统主理外交,总理主理内政。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并运用在现今的马华。翁诗杰一向来在华社拥有崇高的声望,以及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从这一次特大我们也领略了蔡细历党内的人脉和组织能力。所以如果双方可以各司其职,要重振马华将事半功倍。

翁诗杰可以倾全力负责马华对外事务,把本身的任务聚焦在华社事务和马华所掌管的国家行政部门上,并监督所有马华人民代议士的工作和服务态度,那么马华在未来的大选未尝不能和民联一较高下。至于蔡细历就全权负责党务,整合各派系党员,确保马华各阶层组织可以顺利运行。这种翁蔡各主内外的模式,可以让两位强人各自拥有本身善于发挥的平台,更可以互补不足,将马华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根据过往新首相上任必定会在一年半内举行全国大选的惯例,以及国阵在巴眼槟榔大胜的有利条件下,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几乎不远矣。马华在特大元气大伤后,有必要尽速调整党务,并且进入战争状态。这样才有可能力保马华剩下的江山,确保现有的议席不会沦陷。翁蔡和解看起来来得正是时候。


p/s 希望是这样,再斗下去 我们这些老百姓就真的是tiu你了

Monday, November 2, 2009

马华大团结前先开除党领袖 组织秘书和3受委中委被动刀 林鸿昌证实受委法律局主任

即时新闻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16527

在马华中委会召开前数小时,支持廖派签署召开特大的4名受委中委,曹智雄、蔡金星、姚伟豪、颜丰守被翁诗杰的政治秘书林圣财口头通知中止党职。姚伟豪和颜丰守分别是组织秘书和副组织秘书,蔡金星则是马青总秘书,曹智雄则担任副内政部长。

此外,根据现场目击者,也有人在马华总部前面派发《星洲日报》今日刊登的一则题为“剖视马华党争”的特稿。这篇没有署名作者的文章,大力抨击翁诗杰是马华史上最糟糕的总会长。

林鸿昌证实受委法律局主任

另一方面,今午也现身在马华总部的资深律师林鸿昌证实,他将会受委为马华法律局主任,以便取代被翁诗杰撤职的三朝元老梁邓忠。林鸿昌曾在发生武斗事件的马青803特别代表大会担任大会议长。翁诗杰是在中午12点15分与总秘书王茀明及马青署理总团长马汉顺一起抵达马华总部,不过翁诗杰只是脸带微笑,但是没有向记者发表谈话。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马华接下来有什么变数?各派系领袖的命运如何?

马华接下来有什么变数?各派系领袖的命运如何?

廖中莱拉拢了13个中委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要翁诗杰在中委会议讨论大团结方案。明眼人一看,就有几个疑问了,之前的姚再添、王弗明、江承俊、黄木良好像不见了,是不是又见情形不对跑人了?

14分之42,大概就是三分之一,要求召开中委会仪的人数刚刚好达到,获得对翁诗杰和蔡细历摊牌的机会。不过如果只是三分之一的实力,就要摊派,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中委会是否有足够的票数压服翁诗杰和蔡细历派系的人马呢?

翁诗杰和蔡细历说大团结方案得到首相的背书。以这种情形来看量廖中莱没这么天大的胆子拂逆首相。所以廖中莱的发难说明了首相的态度依然不明朗。到最后首相要谁留谁滚,真的是天才知道。首相又会怎么决定呢?

翁诗杰和蔡细历和解后,传言蔡派人马将进驻内阁担任副部长。这样一来一定会有现任副部长下车。是谁呢?是挺廖中坚分子之何国忠,还是老黄旧臣黄日升呢?是高教部还是青年体育部呢?周美芬又会不会被曾亚英取代呢?森州跳蚤姚某人是否有机会担任副部长呢?

以上的疑问,就快揭晓了。

Sunday, October 25, 2009

马华党争的傻瓜和受惠者


傻瓜一:蔡细历的网络打手和支持者们。Facebookblogspot等成为他们的战场,到最后得到什么?哈哈,他们的老板竟然和死敌握手言和。真不懂这些打手有没有和原本亲如手足,但是立场不同的沙煲兄弟闹翻呢?那些人在下面打生打死,老板几句话就鸣金收兵,不懂他们是否愕然,张嘴合不拢呢?


傻瓜二:同是天涯打手人,相逢一起同落难,翁诗杰的打手们,一定和蔡细历的马仔有相同的感受。打到最后真的是给人“玩笨”。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同党除内乱,这样又何必呢!曾经听吉打马青州团领袖说过一句话 “我们挺谁不用紧,但是作为基层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领袖的分歧而影响兄弟之间的感情”,这句话从政者应该铭记于心,是为领导者应有之气度。

傻瓜三:第三势力的人物。以为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惜现在更像偷鸡不着蚀把米。现在进退维谷,而mastermind刚刚才要回来收拾残局。可能也可以由此反攻,不过始终曝光后会寸步难行,会否功败垂成,诸难预料。

看到最后,只有那些出席了无数饭局,吃饱喝足的马华代表们,才是最大的获益者咯!


Friday, October 23, 2009

廖仲莱的困境

廖仲莱的困境

翁诗杰和蔡细历和解了,翁派和蔡派的支持者都大声说好。而各华团组织更是对和平方案赞不绝口。但是声声赞美声和一片团结的太平景象中,有些不寻常的静寂。

我们的卫生部长廖仲莱怎么这么静?记者会过后,廖仲莱只说了他会和中委们商量和平方案,看其他18个中委们是否全力支持这个方案。我倒是有点好奇,几时廖仲莱有这么大的权利,可以自行来决定借不接受这个和平方案呢?这个情况就好像在大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已经在联合国的见证下签署了和平协议,但是其中一方的将领依然带着一副不惜一战的姿态,并和双方的统帅再次叫板。

也许廖仲莱并不太期待这样的一个结局,他现在的处境正是里外不是人。署理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可能必须在社团注册局的命令下归还给蔡细历。那么他就是马华有史以来最短命的署理总会长,不过他比其他署理总会长好,至少他可以降级做回副总会长。如果社团注册局确认廖仲莱的署理身份,他的日子可能就没有这么难挨,但是支持他的票选和受委中委日子就不会好过到哪里了。

想想看,如果你是翁诗杰,现在和蔡细历合作了,一定必须腾出一些党职给蔡细历派系的人马,你会先撤出拿一些职位呢?那些忠字当头,始终如一的中委当然不太可能被炒鱿鱼,反而可能进一步占据要职。至于那些墙头草就没有真么幸运了,分分钟他们的党职在翁蔡和解后就会由蔡派的人出任了。寻这个途径算算一下,玻璃市、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的州主席也是时候撤换了哦。

廖仲莱现在依然可以说回去和18个中委商量,但是可以预见这个数目会日渐减少。归根究底,廖仲莱并没有法理地位来担任共主。自行召开伪中委会议,继续不惜一战的态度,只会让身边的人慢慢回归大队。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马来西亚族是一个马来西亚成功的KPI

马来西亚族是一个马来西亚成功的KPI

近来我国社会几乎被一股“一个马来西亚”风潮卷席。无论是执政党还是社团,都对这个口号趋之若惊,仿佛这个口号就是团结国民的万灵丹。而为了宣传这个口号,铺天盖地的宣传品、社会活动正不断入侵我们的生活,甚至为了显现出首相是以“一个马来西亚”态度对待东马社会,政府不惜把916列为我国公假。

以上措施是否可以为国阵拉拢回在308大选溃败的民意尚言之过早,只不过执政当局几乎只流于口号或者时宜的糖果政策,却没有为一个马来西亚设下一个达标的KPI。在这里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一个马来西亚的KPI到底是什么。

一个马来西亚以八个价值观为主体思想,分别为:忠诚、毅力、谦卑、认可、教育、廉政、卓越文化和精英管理。前四个是一个马来西亚的道德价值观,为“礼”,而剩余的则是纳吉强调的施政作风,为“体”,如果要“礼”“体”结合为一,那么就唯有“团结”和“公平”可以全面诠释一个马来西亚成功的KPI。所以如果要成功推行一个马来西亚,莫过于塑造马来西亚族。

我国拥有主要的五大民族(马、华、印和东马的卡达山和伊班人),但是由于华、印两族于英殖民时代才涌入本土,而东马更是在我国独立后才加入马来西亚,所以一向来执政党在各方面都以马来文化引领政纲,而一些极端的政客更是把马来族群以外的视为外来人、寄居客。事实上,没有人曾经否认马来族群在本土的历史,但是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其他民族为我国一分子的事实。

我们以中国作为一个例子。中国在汉代之前是单一民族色彩非常浓厚的文明,以居住在黄河流域、华北大平原一带的人民为主,所以中国人又统称汉人。但是经历丝绸之路通西域、五胡乱华以及蒙、满的统治,现在所谓的中国人已经不是当初的单一民族,而是混合了满、回、蒙、藏、维等少数民族,中国人真正就是文化大熔炉的体现。

要在我国制造文化熔炉,融化的秘方和材料当以兼容并济为主,而不是诉诸同化(assimilation),把个人和群体,融入非原本,但具社会支配地位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加不是以偏差政策来扶持一方,以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来压迫、边缘化其他社会群体。真正的高度文明,就是有容乃大的文明。真正的先进国,就是不分你我,各族群、宗教和文化获得高度自由和公平发展的土地。

我国如果依然把2020年作为转型成先进国的指标,那么一个马来西亚精神绝对要彻底体现。

一个先进国;一个马来西亚;

一个民族 ,多元文化。

期待一个马来西亚族诞生的一天,期待一个马来西亚族的马来西亚。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0/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