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9, 2010

乌雪--糖果与巧克力的选战

民联在这一场攸关尊严和士气之战中选择走上国阵的老路,以行政权的便利筑起攻势,以金钱和物质诱惑选民,试图抬高选情。由于前任国会议员在乌雪的势力根深蒂固,并且广受选民认识,拥有再益所不具的地理人情优势。所以民联必须依靠政治糖果帮再益争取回选票落差,在选战部署中,雪州大臣卡立征用了乌鲁雪兰莪县署召开行政议会,甚至连州议会都移师到乌雪进行。在竞选还未正式开始之前,民联已经大举举行活动,并大派政治糖果。其中包括给予在垦殖地上居住或耕种超过15年的原住民地契。这些政治意图都不言而喻。

再者,前任国会议员自308当选以来因长期病重而疏于选区事务,导致民联在短促的竞选期内,必须给予选民最直接的甜头,才可能维持308大选的成绩。但是在糖果政治的老祖宗- 国阵面前,民联在这场抗争中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上。更何况只掌握了州政府的民联,在财力物力上根本不是主宰联邦政府之国阵的对手。民联充其量只能在州政府的权限内,如土地、基本设施、水利等方面给予选民甜头。而国阵动不动就可以出动价值6位数的巧克力来诱惑选民 - 小学拨款、原住民拨款、华人义山等,民联的糖果和国阵的巧克力比简直小巫见大巫,而且国阵是先炒现卖,新鲜热辣,选民还没有投票就已经尝到甜头。

说到玩金钱战,民联必输无疑。

从这一场选举,我们看到城市选民和乡区选民在思维和需求上有很大的落差。而国内仍不乏乡区选区,尤其在东海岸和东马。所以如果民联要真正符合全民的需求,不能漏了乡区选民。诡异的是,民联这一次败在乡区选民手中,但是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比较容易满足的社群。比起城市选民追求公正、自由和平等等意识形态价值观,乡区选民一般上满足于硬体设施和生活上的便利。硬体设施远比价值观容易解决。恰恰的民联掌控的州政府应该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为什么选民依然情牵国阵呢?关键就是时机。

如果执政者只是临时抱佛脚,只有在补选的时候才想起选民,那绝对得冒很大的政治风险。雪州民联到了补选才真正的大力推动分发地契等政策为时已晚。这些政策在国阵的巧克力攻势中显得微不足道。执政雪州的民联,如果下一届大选要在乡区胜出,那么一定要另辟一条和糖果政治完全不一样的道路。那就是拟定全盘计划,进攻乡区选票。

这种攻势必须是长期和有计划的,不能只是瞬间的以各种政治糖果强喂选民。如果民联在乡区地区没有优势,那么改变这种局面最正面的方法,就是把乡镇发展成为城市。这样既可以系统化改善乡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提高资讯流量,提高选民的政治意识。终极目标就是塑造更多的中产阶级人民。一般上中产阶级人民的特征,就是政治中立。任何一个政党要赢取他们的支持,必须趋走中间路线。这正符合了民联的政治斗争。

作为四个州政府和相关地方政府的当权者,民联掌握的资源固然没有联邦政府庞大,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土地、水利、交通、城市规划等,都是乡区选民极需要的。如果民联能改变一路来施予小恩小惠的手段,并过渡到执行长期和整体政策性的发展,相信未来要在乌雪扳回一城,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Tuesday, April 27, 2010

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特色社会主义

吸取了308大选丧失非土著选票的教训,纳吉上任过后制定了几个经济改革,包括国家转型计划和新经济模式。纳吉深知非土著选民,尤其是华裔,对实行了三十年的新经济政策拥有诸多怨言,所以有此一举。过去的三十年,以从商为主的华裔社群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困扰,尤其是该政策底下所制定的固打制,让从商的华裔失去了不少商业机会。

宏观分析纳吉整个经济政策,主轴是提高经济体系里的自由度和竞争力,力主争取外资重新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为此纳吉更指示控制吉隆坡股票交易的政府投资臂膀所减少持有官联公司股票,以便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并加强国内投资市场对外国基金经理的吸引力。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就是政府仍牢控最主要的官联投资机构,包括雇员公积金局、国库控股(Khazanah)、国民投资公司(PNB)、国家石油(Petronas)、退休基金(KWAP)和武装部队基金(LTAT)。这么一来,政府仍间接全权掌控国内市场经济。

和经济上的开放相比,纳吉的政治手段就显得更为保守,而且有愈来愈紧缩的趋向。执政党仍然严密控制平面媒体,对所有流通到社会上的资讯大加审查,以便舆论对执政党有利。与此同时,政府也不间断的运用执法臂膀 – 警察部队和反贪污委员会选择性对付政敌,以便可以削减和控制反对党的活动和影响力。从ntv7《非谈不可》在高官的插手下被逼消音,到反贪会和总检察署选择性提控个别贪污案件,可以看见纳吉仍不欲在政治领域上给予更多的开放。三权分立中的司法权,在纳吉党党政的年余里也没有看到任何改革的迹象,看来前首相对司法制度的改革,一样也被纳吉的团队束之高阁了。

整个经济政策,加上纳吉的政治手段,就是“纳吉式经济”(najibonomics)的整体观,或者更正确的,应该被形容为“一个马来西亚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论述源于中国大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9年,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议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并作出把中国共产党主要工作转移改革开放的政策上。隔年,中国国务院开始在深圳、珠海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象征着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始。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下”,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转型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但是国家支柱行业仍旧受到国家的绝对控制,其以国家的手段控制国内的要害经济部门和大量的企业,通过“国有资产”的概念以股份或者非股份形式实际控制国民经济的相当重要部分。政治上,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其牢牢掌控的政治领域,具体手段是通过其绝对控制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国会”)使其主张表面立法化,在通过国务院(中国的“内阁“)实行。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大陆依然实行一党制,依然实行网络审查,经济开放,政治专权。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吉的手段和治国理念,和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一样是政治经济两手抓,经济上走自由主义路线,政治上则继续极权统治。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仍然缺乏独立性,法庭时而成为执政党打手,国会变成执政党的橡皮章。

不能否认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特色社会主义”,短期内可能可以解决国内的经济瓶颈,但是长期下来,权利依然不受制约和监督。立法权和媒体丧失监督行政权的角色,造成执政党可以只手遮天。政策的尽头,就是制造出更庞大的朋党和既得利益群,而且司法制度败坏,社会言论自由受阻,继而造成人民思想僵化和缺乏创造力。

环看世界上的先进国,一般上它们都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外加成熟、稳定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如果马来西亚要往真正的先进国推进,“一个马来西亚特色社会主义”很明显还不够,纳吉需要更努力的把其转型为“一个马来西亚特色民主主义”,投入更多的软体建设和政治改革,这样才能转型成功

Sunday, April 25, 2010

民联的糖果

卡立:

1.乌雪6所华小获得拨款,惟大臣指出这是常年拨款。–19万令吉(雪州拨出105万令吉拨款予州内39所华小,用作提升华小基本设施的用途。6所华小受惠共19万5000令吉龙邦华小5万,峇冬加里华小3万,乌鲁音南马崇智华小1万5000,乌鲁音葛尼华小4万,竞明华小5万,双文丹华小1万。这是2009年开始制度化拨款的政策。每年400万令吉给州内109所华小,分两个阶段即4及10月发出拨款予他们,从最低1万至5万令吉不等。拨款可用作维修电脑室、购买冷气等)。


刘天球(4月22日):

1.州政府协助乌雪百年古庙、基督教公会合法化地段。–行政优惠(目前已由土地局在处理申请地契的事宜。)

2.旧乌鲁音义山地段已爆满,雪州政府已为义山物色9英亩地段,一并解决马来与印度义山的问题。–行政优惠

3.州政府批准因乌鲁音广西会馆义山爆满,管理层未获得批准就擅自在另一块地段设置穴位,该地段将列为华人义山,条件是它不是广西义山。–行政优惠

4.州政府原则上同意,将新古毛泰米尔小学旁的校地扩充,以及双文丹华小占用校旁草场批准为校地。–行政优惠。
欧阳悍华(4月8日):双文丹新村4户地契申请,料获得批准。–行政优惠(按照一般程序,一两个星期内料能完成)。


其他优惠:

1.村民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得99年地契。–行政优惠

2.在临时地契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可选择长期向租用土地或获得津贴。–行政优惠3.108户乌鲁安南SKC园丘家庭获得地契。–行政优惠4.73名年长者在「年长者亲善计划」下获拨款。–18万2500令吉5.申请把新古毛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行政优惠

人民公正党主导的雪兰莪州政府拨出的总额。–37万2500令吉

国阵和民联的总拨款额–1亿6804万2500令吉

平均乌雪选区内64万5000人,每人获得2万6000令吉!!

国阵的巧克力

转载蓝志锋的博客

国阵糖果

纳吉(4月24日):
1.若国阵胜利将拨款给予叻思华小。–300万令吉。2.若国阵胜利将在乌鲁安南兴建200间廉价组屋。–数目不详3.拨款予乌鲁安南的两华团。–2万5000令吉

纳吉(4月23日):
1.双溪朴素(Sg Buaya)垦殖区的100位前垦殖民获得,总数500万令吉的「土地赔偿金」;首阶段每人获1000令吉现款。这是垦殖民等待15年后的果实。–500万令吉
2.双溪朴雅居民可免费享受回教保险,联邦土地发展控股(Felda)将赞助他们孩子的技职培训费。–数目不详
3.新开辟南北大道通过双溪朴雅的交替路明年展开,预计两年内完工。–8500万令吉
4.提升当地道路工程和捐款给回教堂和祈祷室。–数目不详
5.将在双文丹兴建玛拉工艺大学分院。–数目不详6.乌鲁音广东义山获拨款。–9万令吉

慕尤丁(4月23日):
1.拨款予创校超过百年历史的新古毛竞明华小。–150万令吉
2.新古毛36个民间社团与宗教组织获拨款。–46万令吉

蔡细历(4月23日):
独中统考生可申请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贷学金。–行政优惠

希山慕丁(4月22日):
吉磷热水湖新村,68岁老妇林玉花结束12年等待,获得公民权。–行政优惠

魏家祥(4月21日):
提升和翻新龙邦华小校舍。–30万令吉(教育部原本只批准10万令吉,可是校方欲让学生在没有障碍和舒适的环境下上课,教育部直接拨款30万令吉进行重建。拨款将用以翻新或重建校舍工程,因为两座单层的5间教室的校舍出现下沉的情况。)

慕尤丁(4月16日):
为武吉柏伦东的武吉丁雅华小动工礼暨建校,未来7个月内建竣,并于2011年启用,可收500名学生。–300万令吉。

诺奥玛(4月10日):
农业部拨款予乌雪,提升农业发展。–600万令吉。(发展乌雪区多项农业计划,全面促进该区农业发展,如300万令吉农民发展计划、16万令吉废置矿湖养鱼计划、1万5000令吉黄梨种植计划、果园重植计划、乌鲁安南农业发展计划等。)

廖中莱(4月4日):
卫生部为新古毛医院增添4架洗肾仪和提升设备。–35万令吉

纳吉(4月3日):
1.在乌鲁安南的双溪登奇(Sungai Tengi)推介Kelana Ehsan基金和颁发奖励金给2009年优秀考生典礼,700名2009年UPSR、PMR、SPM和STPM杰出考生;同时赠送50辆脚车给清寒学生。–数目不详
2.在甘榜梭哈多为Felda的250间廉价屋计划主持动土礼。–3200万令吉(这项Gugusan Kg Dusun房屋计划,将在面积35英亩土地上兴建250所房子 )
3.拨款给乌雪选区,进行基建、农业及房屋发展。–65万令吉

江作汉(3月31日)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今年已批准,乌雪境内13个新村的20个基建提升工程项目。–87万令吉。(大多数为提升村内道路,加宽及加强排水系统工程,包括增加路灯、消防栓及篮球场。)

其他发展项目:
1.早前武吉柏伦东的武吉圣淘沙组屋获得维修,拨款额从1670万令吉增加至2100万令吉。–2100万令吉。
2.峇冬加里的甘榜圣淘沙防洪计划。–200万令吉3.兴建国家学前教育中心(Permata)。–20万令吉

国阵中央政府拨出的总额 –1亿6767万令吉

Thursday, April 22, 2010

马华政治泛空白化的极致

乌雪补选,我们几乎看不到马华总会长的身影。或许巫统在运用人身攻击对付民联候选人的时候,对蔡细历的丑闻也有所警惕。马华总会长第一在补选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对马华来说,是一个警钟。这个警钟不仅警示马华的领导人地位沦丧,也按下了马华自我毁灭(self-destruction)的电钮。试想想连党魁都被实施禁止令,可想而知这个政党所能发挥的功效,实在是微不足道。一个失去政治平台的政党,距离崩离分散之日不远矣。

马华会沦落到今天这个田地,和其丧失华裔的支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308大选前马华依然可以昂首宣称其代表国内六百万华人。但接踵而来的惨败却把马华的白日梦刺破了。现在国内最受华人欢迎的政党,可能是公正党,可能是民主行动党,但绝对不是马华。


深入剖析马华从创党之初,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后拥有完整的华裔代表性和支持率,到今天受到万人唾骂,其转折点由几个政治现象造成的。最主要的,马华近年来只是专注于区域服务,但是却没有能力解决重大的民生或政治危机。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劳勿山挨事件。在这个危机里,马华的国会议员一直强调本身已经通过各方面了解事实,并在地方上努力服务。但是这却没有办法掩盖其无力抗衡金矿公司背后强大的政治势力,政治谈判技巧和操盘能力之苍白显露无遗。一旦牵涉到巫统、皇室和其他既得利益者,马华只会一味地退缩,而没有能力站在中立的角度去解决这些课题。


再者,马华经历的林良实长期的领导,已经逐渐从政党演变成社团,政治动员力被社团运动所代替,政治理念更惨被消磨殆尽。所谓政党,最重要的就是其政治斗争路线。明确的政治斗争路线,是个别政党施政方针的基石。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就是当中的表表着。


对比近年来马华所提倡的弟子规、菜篮运动到终身学习,离成熟的执政党依然有一段距离。这固然和马华在国阵内人单势薄有关,但更深切的原因,是林良实在位实在太久了,整个政党长时间缺乏新元素的注入而渐渐变得僵化。任何有才干的青年才俊也在当权派的排斥下淹没在政治斗争里。再加上马华领导人自愿钻巫统的纱笼,本身缺乏对各课题的看法和建设性建议,逐让马华从全世界第三大的华人政党,演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华人社团。


做为一个政党,最需要的就是人民的信任。而获得人民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通过利民政策获得百姓的支持。这点马华先天性严重不足,盖因在巫统霸权之下,马华无法也没有机会主导任何(州、联邦、地方政府)政权。但是真正的致命伤,却是马华受政治表演平台的局限,无法在行动上大展抱负的同时,其政治理论基础也极度空洞。


政治理论的浅白空洞,不但造成马华没有自己一套的完整“辅政”(称不上执政,只能说是辅助国阵-巫统)理念,在许多普世价值观(司法公正、廉洁政治、自由平等)之前,政治立场上更是摇摆不定。选民这种缺乏立场的态度只给予一种反应,那就是以手中一票彻底否决马华。

Tuesday, April 20, 2010

马华双署理的怪胎现象


一般上在政府或者是组织内,都有所谓的第二把交椅,扮演着“备位”的角色,作为最高领导人不能视事的时候之替代人选。总统制的国家有副总统,内阁制政体有副首相,扮演着相关角色。至于社团,一般上备位人选都是副主席。

但是在我国情况有异。纵观国内华人社团,一般上都山头林立,派系众多。为了安抚各派系人马,组织的领导架构就有必要扩展,以免顺得哥情失嫂意。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只有一位的副主席,就被增加到两个至四个不等,视情况而定。

当组织拥有超过一个副主席的时候,副主席原本备位的功能就消失了。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国内社团就推出了“署理主席”一职。这个职位被视为可以“署理“(代理)主席一职,相等于外国政党或者社团常设的常务副主席、高级副主席等。总结署理主席的定位,第一、当为组织内实权的第二号人物;第二、在主席缺勤时全权代理主席处理事务;第三、在主席不能执行任务的时候,从第二把手的位置,接过领导权领导组织。

马华各州的联委会阵容已经陆续出炉了。间中开创了一个政党的先例,那几乎就是每一个州属都委任了两个署理主席。表面观望当权者这种形式的部署,不外乎显示总会长和州主席本身有容乃大,可以兼容并济各派系,并显现历时一年半的党争后,大家都可以摒除派系之争,重新融入团队。其二就是通过授予署理主席一职,笼络原本属于敌对派系的猛将(如李志亮、蔡金星),把任何可能出现的反扑力量予第一时间扑灭。

但是仔细分析马华这种权宜之计,对其党组织本身却是伤害最深。马华党章第五十三条(一)和(二)条文虽然没有阐明州联委会应该有几个主席或署理主席,但在可以委任超过一个人的职位上,却清楚列明其人数上限,如副主席、委员等。简而曰之,主席和署理主席应该只有一个。再看看其他条文,章程第五十八条阐明,当州联络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如果州主席缺席,州署理主席将主持会议,如果两者皆缺席,必须由出席的委员当中,选出一人主持会议。这个条文已经很明显的指出,主席和署理主席只有各一个。双署理是赤裸裸的违反党章,这对社团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小则导致党内纷争不休,大则可能被社团注册局吊销注册。

更重要的是,双署理的部署只是以制造新的危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从小处着手,双署理之中谁应该在主席缺席时主持会议已经是一个眼前的麻烦了。一旦署理主席有两个,他们已经失去“备位”的合法性地位,无形中也和其他六位副主席在权利和地位上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州主席不能视事,可以预见两位署理主席一定各挟人马,展开残酷的夺嫡斗争,造成马华陷入无止尽的党争。甚至连一向来没有实权的副主席,也可能趁火打劫加入战围,让形式更添混乱。

马华中央不应该对这种怪胎现象掉以轻心。一旦处理不当,那就是引爆另一场党争的导火线。身为总会长的蔡细历,更应该带头拨乱反正,剔除这种四不像的双署理领导机制。如果连总会长都视党章如无物,我们还能对其他马华党员期待什么呢?

Thursday, April 15, 2010

乌雪补选 – 压倒国阵成员党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次的乌雪补选,成为了压倒国阵成员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上国阵成员党对本身的选区都有最后的候选人决定权。国阵主席只是象征性的批准候选人名单。但是这个所谓“国阵协商精神”之下的惯例,在乌雪补选打破了。作为大家长的纳吉,一早就留下了伏笔,谓国阵成员党固然有推荐权,但是作为国阵主席,纳吉有最后的决定权。

不出所料,最后国大党推荐的候选人被副首相否决。在折中方案之下,由国大党和巫统都可以接受的候选人上阵。这么一来不但三美颜面无存,更显示了国阵成员党在巫统的强权下,只能任其宰割。如果深入分析,巫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决了国大党的候选人,破坏了国阵半个世纪以来的合作模式,除了要提高补选的胜率,应该还有更深刻的考量。

笔者认为,这只是纳吉整合国阵内部三部曲之一。之前传统上由民政党和国大党出任国阵主席的选区,不约而同都遭巫统罢黜了国阵主席职,由当地的巫统要员取而代之。这是巫统整合成员党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借这一次补选,把国阵成员党推荐候选人的权利,由成员党内部转移到国阵的机制中。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各成员党的候选人,都必须经过国阵(巫统)最高理事会的批准,成员党从此失去最重要的人事自主权。

最后一步,就是在未来的大选(无论出现选区划分与否),派上所谓的“亲国阵”候选人来对垒反对党。胜选的“亲国阵”独立议员,很可能出任内阁部长或者受委行政议员以便更有效的把成员党弱化。他们将成为未来国阵一体化过后的核心分子,代表纳吉和巫统进驻行政中枢系统。当支撑着各成员党政治合法性的候选推荐权、选区上阵权和官职名额烟消云散过后,巫统只需要再轻轻一推,成员党就会自行崩离分散。

这一系列的国阵一体化行动,首先拿国大党来开刀。接下来,应该是308大选过后差不多泡沫化的民政党。这两个成员党,加起来的国会议员竟然不超过三个,被拿来当踏脚石就最为方便和顺手不过了。至于更为积弱的人民进步党,笔者认为纳吉早就不认为它有任何存在的价值,所以人民进步党的叛将慕鲁依然好整以暇的担任他的内阁副部长,气得党主席卡维斯直跳脚。

收拾了以上的成员党,剩下的就是还残余一点分量的马华。正所谓不是没报,是时辰未到。如果下一届马华果真如时事评论人所预测,输到剩下柔佛州,那么马华公会改名柔佛华人公会之际,就是巫统吞并马华,国阵党诞生的时候了.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新交通法案剥夺人民和国会的权利



新交通法案剥夺人民和国会的权利
作者:黄子豪

刚刚提呈国会的新交通法案,授权首相决定拥挤公路的收费额。我想这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法案,直接授权首相制定某个费用。到底这么一个法案合情理吗?首相应该被赋予这种绝对的权利吗?要探讨这个法案的合理性,我们就要探讨征取公路费用的本质,和首相本身在内阁制这个政治制度下的角色。

一般上政府建设的民间基本设施,原本就是人民缴交税务后所应该享有的服务、便利。在吴思的《血酬定律》一书里就有提到,公民纳税过后,便获得了要求政府保护和服务的权利。这是生活在民主宪政制度中公民的权利。所谓的公路缴费制,实际上是在没有完整交通替代方案下提呈国会,并向消费者征取税务以外的额外费用,变相剥夺了公民享用税务带来的方便。

姑且不论法案背后是为了推广公共交通、减少车辆阻塞,或者是充盈已经接近干枯的国库,在人民没有良好的公路替代选择下,政府这么一个做法无异打人民白条。政府为了追求短期酬劳收入的最大化,合法的把官僚系统退化为土匪,更变公共服务系统为商业公司。

在这个法案之下,政府就有如劫匪和军阀,可以任由匪首提高收费,而人民就是被榨干的对象。用不用公路人民没有太多的选择,征取多少费用是政府(首相)的权利。这种情形把国家领导机制和人民的定位角色严重扭曲了。人民在社会的定位,不应该是被敲诈的对象。反而应该是国家的股东;领导人只是股东(人民)们在股东大会(全国大选)选出来的董事主席,来领导这个公司(国家)。

我国继承英国的西敏寺国会系统,实行的是内阁制。首相为最高行政长官。但是这个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利并不是无限的。在奉行集体负责(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的内阁里,首相并不如总统制之下的总统拥有超越其他阁员的庞大权利,他只是排名第一的阁员(first among equal)。由于首相和其领导的内阁是从国会多数党(联盟)里选出来的,所以首相和内阁也就必须受到国会问责。

在现代民主制度下,政治体系操作一般都以“有权利才有税务”(No taxation without right)为民主精神的蓝本。人民的权利来自他们的选票。只有被赋予“选举权”、“被选权”,那么人民才有义务缴交税务。人民的选票投选出来的是国会议员,所以代表他们的应该是议会(立法权),而不是从议会里选出来的首相和内阁。在马来西亚,由于首相不是人民的选票直接选出来的,那么人民的代表权很明显的就只系于国会,那么也只有国会有权利向人民征税,而不是内阁,更不是首相。

所以交通法案赋予首相全权决定拥挤公路的收费额,这种变相征税和三权分立的宪法精神根本有抵触。征税权原本是国会的绝对的权利,但现在已经惨遭新交通法案抢走了。马来西亚的首相原本已经高度集中他手中的权利,在新法案的赋权下,通过巧妙的包装,把立法机构的角色进一步边缘化。一旦首相运展手中的权利,他就可以任意征取公路费用,公民的权益根本不受保障,最后只有待宰割的份儿。


Monday, April 12, 2010

新交通法案对人民影响深远


由纳吉领衔的中央政府,在这一期国会提呈了几个令人瞩目的法案。其中一个就是新交通法案。其内容主要阐明未来驾车人士在使用拥挤公路的时候必须缴费,而法案授权首相制定收费额。从法案内容做定点分析,这个法案的目的应该有两个,其一为配合马来西亚交通战略大蓝图,增进国民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其二,就是要舒缓交通阻塞,提升城市的交通系统。但现实中,以现今马来西亚公共交通的概况,要达到以上目标,显然不是一朝一夕。

我国在1980年代推出了国产车计划作为马来西亚往重工业国家转型的计划之一。政府为了鼓励国民购买国产车,实施了各方面的优惠,包括放宽汽车贷款条例、税务折扣等,演变到今天我国国民的汽车拥有率位居东南亚甚至亚洲前列,而忽略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马来西亚公共交通系统之混乱,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罕见的。在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层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更遑论半城市和郊区。此外,各种公共交通系统(巴士、电动火车、轻快铁等)之间并不连贯汇通。使用者往往必须徒步走一段距离,或者转很多次站,花费高昂的票价和冗长的时间后,才能到达到目的地。更可怕的是,公共交通工具往往没有贴紧所制定的时间表,乘客们必须预留多余的时间,以预防火车、轻快铁等迟到的状况。这严重的打击了乘客的信心,也摧毁了公交公司的信用

交通系统乃国家经济的血管,支撑着整体经济供应链和后勤系统。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新交通法案,对公路使用者征取费用,那么肯定只会制造更大的胡乱,降低国民的生产率,影响整体国家经济发展。

此外,征取公路费用,无疑等于进一步剥削中低产阶级人民。如上所言,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依然收费高昂。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交通做一个比较,我们发觉其他国家人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整体开销远比使用私人交通工具来的低。举例中国北京的地铁,每一次进站只需要付费两元,就可以自由在任何一站地铁下车。如果我们看经济效益,北京地铁八个干线,营运线路总里程超过两百公里,共有123个营运车站,每次进站消费者只需要付2元;而马来西亚轻快铁、单轨火车、电动火车的营运站总数不超过80站,地区只覆盖巴生河流域,但是消费者却得付出翻几倍的昂贵票价,经济负担也呈几何数。

在公共交通系统收费昂贵,覆盖网不全面的情况下,以公路收费这个政策强迫人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只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加剧人民的负担,长期下来将会压缩人民的经济空间,拉低人民的消费能力。

考虑到以上影响深远的弊端,政府有必要重新调整整顿国内交通的步伐,以改善公共交通,降低收费为首要任务。到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已经成熟和稳定后,才实施公路收费制,这样才能减低对人民生活的冲击。如果政府坚持一意孤行,那么我们可以预见这个法案的通过不但无助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人民大力反弹,影响人民对政府的信心。

Wednesday, April 7, 2010

老蔡以五十步笑百步

马华重选过后第一次的中委会公布了马华受委高职和各州主席的人选。名单果然不出所料,主要受委高职都由蔡派垄断,只有副手职象征性的给了翁派和廖派,算是安慰奖。至于马青总团和妇女组,只有马青署理总团长受委中委。两大臂膀损失不可谓不大。回过头来,我们暂且把马华派系之争放一边。让我们以撇除派系观念的客观角度来看马华这一次的人事布局。

首先,马华这次的人事布局年龄偏高。所委任的高职人选、州主席和中委,一般上都是党龄年龄偏大的老人。槟城的刘一端和郭家骅,原本在308大选过后就是应该退下火线,让贤年轻一代的马华基层领袖,现在反而更上一层楼,出任马华中委。他俩身居要职,从这点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到在第十三届全国大选他俩依然会上阵。这对马华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固然不能以年龄来臆测能力的反比,但不能否认在现今政治局势中,年轻是一种优势。以他们的暮气沉沉和党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负面形象,上阵槟岛或者威省对垒民联州议员无疑自取其辱,让马华徒失两个州议席席位。

同样的,刚受委总财政的陈财和,一样也是不如政治退休年龄的领袖了。如无翁蔡之争,陈财和早就交棒给周连琼,回家弄孙取乐了。最关键的是,马华新任总财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清理党产,把党内财务资产的管理透明化,而陈财和在马华里面已经浸淫多年,在马华内部关系网纵横交错,这种既得利益关系,会不会成为其执行任务的绊脚石,实在令人担忧。更何况陈财和不曾真正担任或主导任何财务相关的工作,其受委只让人看到蔡细历以党职回报忠心,陈财和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以证明给大众看老蔡的眼光是正确的

州主席方面,让张日洲而不是曹智雄引领吉打州,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吉打州现在由民联执政,曹智雄身为副总会长兼副部长(准部长),理应比无官一身轻的张日洲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支援州联委会。但诡异的是蔡细历取张舍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派系考量。曹智雄身为资深副部长,如果马华部长有空缺,他升正的机会很大。但是看现在的布局,也许曹智雄煮熟的鸭子就飞走了。至于其他州,还是可圈可点的,包括玻璃市、马六甲、雪兰莪、登嘉楼、吉兰丹都是由基层接受的领袖领导,应该有一番作为。只不过马华两大臂膀领导人被撇除在州主席的阵容里面,又不知道他们心里面是否酸溜溜的呢?而原本领导槟城马华的廖中莱,也回到本身的政治发源地彭亨坐镇,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其实等于变相削权,回老家耕田。

纵观马华这一个阵容,并没有让人看到未来马华需要改变的路线 – 年轻化、专业化等迹象并没有出现。对马华而言,是福是祸还是很难预料。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Tuesday, April 6, 2010

从乌雪补选看政党的心态


308大选过后的第八场补选 –乌鲁雪兰莪国会议席补选在原任议员逝世后即将开展。 该国会选区是典型的混合区,选民结构分别是马来人54.9%、华人26.7%和印度人19%。除了选民结构混合了各大种族,乌鲁雪兰莪也是典型的镇乡混合选区。距离雪兰莪和吉隆坡心脏地带较近的新古毛是相对较城市化的城镇,至于位于雪霹边界的巴东加里,则覆盖着面积庞大的垦殖区。

阐明该地区发展状况很重要,因为城市化程度很直接决定选民的思维、心态和对政党的看法,城市选民相对开放并勇于接收改变;至于乡区选民则侧重发展,希望可以改变困苦的生活。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政党将在乌雪面对思维近乎两极化,涵盖不同种族的选民。要如何赢取他们的青睐,对政党来说是一个险峻的挑战。但说到真正的考验,则应该是政党在面对社会背景繁杂的选民时,是否依然可以坚持靠本身的政纲和主张来说服选民,而非选择攀爬民粹路线,来赢取选票。

由纳吉亲自挂帅的国阵,这次做出了小小的改变。一向来由副首相领军的补选,这次由纳吉亲自上阵,而且第一站就到了华裔选民集中区享受海南咖啡,巫统主席亲自到华裔集中地享受平民咖啡,让当地华人受宠若惊。但是另一边厢,巫统第二号人物却赤裸裸的声称马来人优先过马来西亚人,让全国非马来人听下来心都冷了半截。而巫统外围打手 - 土著权威组织也投下重磅炸弹,要求民政党和马华的领导人就标签该组织为极端的言论负责。显而易见的,巫统依然坚信其分而治之、操弄民粹,萝卜与大棒并行的策略来进攻补选。

这种路线的中心思维,就是以怀柔政策等小动作来麻痹小部分的(华印裔)选民,再配合种族主义和极右的极端言论,来达到煽动主要(马来)族群的目的,以确保两方面的选票都进入口袋。巫统在这放面,显然把一贯的伎俩发挥得淋漓尽致。巫统纵然死性不改,但标榜可以替代国阵的民联一样也好不到那里。首波进入垦殖区的造势活动,安华在演讲上一直强调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笼罩着强烈的犹太主义和以色列影子,并声称本身为维护马来人免受犹太主义侵犯的战士。这何尝又不是操弄马来选民的情绪, 把巫统标签为马来人利益出卖者,以便拉低巫统的选情呢?

在这一场补选中,我们没有看到巫统对马来选民高喊“一个马来西亚”,也没有看到巫统推动更为开明的新经济模式,更遑论他们会高举公平、和谐和各族团结的旗帜,因为巫统知道这样并不会打动占大多数的乡区马来选民。所谓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在这里没有市场,所以不谈也罢了。另一边厢,民联也没有高唱一直以来标榜的公平财富和权力分配的精神,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话会引起马来人的反感,让选情告急。

综合这些状况,让我们看到马来西亚政党,依然不能逃脱种族政治的框框,一切依然以选票考量至上。政纲只是粉饰他们虚假的行为。民联和国阵都拥有执政权,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执政的便利来推行政纲,身为执政者,但是却没有执政的风范,而只是一味抱着选举的心态,一心想要左右逢源。我们固然要顺从选民的意愿,但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从政者,最迫切的任务是纠正选民的心态,提倡正确的观念,和保持良好的施政。除了要讨好选民,政党更应该以正确的方法灌输和教育选民。单有良好的施政,却没有思维正确的选民,一切都是枉然

民联和国阵,距离一流的政党,还有一段遥远的路途。

Friday, April 2, 2010

纳吉的国民支持率已经从之前的44%增长到68%,民联怎么应对?

从独立民调中心的调查显示,首相纳吉获得了74%马来人、77%印度人,以及50%华人的支持。

调查也显示,马来西亚人信任纳吉(31%)还多过巫统(22%)。印度人对纳吉的信任度为51%,对比巫统的13%;华人对纳吉的信任度为46%,对比巫统的6%。大多数的马来西亚人也认为纳吉是平易近人的(80%)

×××笔者的话:
纳吉在过去几个月中展现出和过往巫统领导人相当不一样的风范。原因很简单。下一届大选纳吉不可以输,也不可以抱残守缺维持现状。下一届大选,如果国阵的战绩没有好转,或者变得更坏,那么纳吉的下场也不会比阿都拉乐观。我相信整个巫统里面,只有纳吉一个感觉到脖子上已经架着一把大刀了。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胜选”、“当蒜”。不然下届大选成绩公布日,就是纳吉下堂求去时。
是龙是虫,就看纳吉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