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新冷战的平衡点 – 朝鲜半岛


稍微有留意国际外交历史的话,我们会发觉朝鲜半岛两国之间的关系近十年来有如坐过山车。前韩国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在位的时候,韩国对朝鲜奉行“阳光政策”,韩国本身极力的对朝鲜释放出最大的友谊。在阳光政策底下,韩国对朝鲜奉行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寻求合作,并不会议任何方式去试图合拼北韩。但2008年新任总统李明博接过棒子后,南北之间的蜜月就结束了。

李明博是保守权威势力的代表,主张修正亲朝鲜的阳光政策,例如更强力的要求北韩透露全部核项目,以及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并把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之上。表面上看来李明博的政策是出于对朝鲜多次不守承诺而改变。但实际上李明博的政治路线,绝非一般评论人所说,单纯针对朝鲜而拥抱美国。近五年来韩国大幅度的改变本身的外交策略,从原本中间偏“美”的立场,演变成独尊美国,原因就是被逼跟随配合美国的新战略思维。

自后冷战时代苏联瓦解过后,美国经历了一个全球独大独强的十年。90年代初苏联瓦解代替它的俄罗斯,在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经济动荡而无力继续与美国分庭抗礼。同一个时候,美国却因为网络科技的兴起,成功以这股新兴的经济力量弥补海湾战争的损失,并来领美国经济进入一个黄金十年,直到本世纪初的科技经济泡沫才缓慢下来。在美国经济缓慢下来的同时,古老的东方巨龙适时崛起,成为了美国在新世纪里最强劲的对手。作为冷战过后全球唯一的超强国家,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绝难忍受享受惯了的霸权被人分一杯羹。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策略已经转移到亚洲,并把中国列为最大的假想敌。80年代日本曾经强势崛起,日圆更一度威胁到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地位。结果美国强逼日圆升值,一举把日本经济泡沫化,结果日本因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而无力超越美国。回看当今国际局势,美联储近来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变相大印美钞,使美元贬值,为的就是要逼拥有大量美国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的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以便好像对付日本般如法炮制在中国身上。只不过现在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外汇储备和影响力比80年代的日本大得多,又有庞大的13亿人口支撑内需,再以内需推动经济,所以要狙击中国经济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菲。

既然经济这个门路走不通,那么就唯有通过军事制衡来牵制敌人的发展。在这种思维之下,朝鲜半岛就成为美国阵营的桥头堡,重回韩战过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只不过假想敌从苏联变成中国。相隔二十年过后,我们再次感受到冷战的冷冽。对中国来说,它不得不长期支持朝鲜。只要美国在朝鲜半岛仍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那么中国绝不可能置朝鲜而不顾。对中国来说,它太需要朝鲜最为一个冲突的缓冲区,或更正确的是泄压处,来维持美国-中国-朝鲜-韩国之间的平衡。只要朝鲜半岛依然有麻烦,那么美国依然投鼠忌器,不敢对中国采取过于强硬的行动。

相对两个大国正在激烈的博弈,韩国和朝鲜其实只是处在两个巨人夹缝之间的可怜虫,只是两个大国手中的平衡木而已。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林苍佑之后,再无林苍佑


林苍佑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出生在名望之家,父亲林萃龙是槟城的名医,林苍佑自小就接受良好兼系统化的英式教育,过后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更是一连获得法律学位和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兼医生。在那个基础教育仍不普及的年代,单看林苍佑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背景,就知道他注定未来绝非池中物。


林苍佑在马来亚独立前夕,受东姑阿都拉曼赏识,并被献议出任独立后槟城第一任首席部长。可是林苍佑怀有更远大的目标。其目标是成为马来亚的华裔最高领袖,而不是偏据一隅,所以就推荐了其政治徒弟王保尼代替他成为开“州”首长。林苍佑本身则在1958年和马华创党总会长陈祯禄于马华党选里就总会长职位一较高低。


就这点而言,林苍佑和那个时代另一个杰出华人领袖 – 李光耀拥有许多共同点,一样胸怀大志,目光远大,并且绝不甘于雌伏。李光耀以新加坡自治邦总理的身份自组马来西亚团结总会(团总),并提出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意欲为非马来人争取和马来人同样的地位,而成为当时得令的华人领袖。而林苍佑则以马华总会长之尊,向东姑要求马华至少被分配到35个国会议席,以便执政联盟在没有得到马华公会的同意下,不能单方面修改国家宪法,以此作为捍卫和保护华人的权益,


可惜到最后由于党内党外的“无间道”因素,以致功败垂成。审视林苍佑时代的马华和现今的马华,现今的马华在政治意志力上显然输了一大截。除了在历史进程中把本身和巫统谈判的筹码耗尽,现在的中央和基层领导人只能在原有的框架里协商、谈判,而缺乏突破格局、开创新机的勇气。在国阵机制内的合作方式,马华已经从平起平坐演变成和巫统绑桩,凡政策大多以巫统马首是瞻。揭穿间中原因,离不开官位和既得利益作祟,也许林苍佑因为以上事件过后和东姑闹翻继而被架空成为了马华公会领袖的梦魇和反面教材,政治领袖因此不再逾越雷池一步并安于现状,再也不敢冒政治风险尝试做出更大的改变。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经在一个外交场合说过一句话 – “中国政府解决了国内十三亿人的温饱,已经是对这个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了。这种说法虽然狂妄自大,但是也很坦然指出一个国家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国家的面貌,给人民一个希望,改变国民的命运。在人类近代发展史上,创了这种奇迹的人,首推邓小平。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13亿人口的命运,让全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就这方面而言,林苍佑固然不能和邓小平比肩,但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今天逾半槟城市民都在林苍佑设立的自由工业区就业。槟城市民的收入位居全马前列,为数不少的跨国公司都在槟城设立总部,让槟城成为跨国工业的先驱,槟城更成为全马最先进的城市之一。比起六十年代槟城失去自由港过后的渔村面貌,高达16%的失业率。林苍佑执政槟城逾四分之一世纪的贡献可想而知。


纵观大马政坛,如林苍佑的政治伟人己经少见。如今一代巨人逝世,巨人未竟之业,从此也后继无人。林苍佑之后,再无林苍佑。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青年如何跃进,大马就如何转型


已逝世的台湾著名历史作家柏杨曾经在其著作,《中国人史纲》里对商鞅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所实行的“商鞅变法”有着这么一句评语 – 历史已显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而不彻底的国家乱,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只有灭亡。这个论述充分形容了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中变幻莫测的各国政经文教,若要应变这种剧烈的变化,各个国家唯有深化改革,让国家本身的政经文教系统可以迎合时代的要求。

回顾历史,各个国家的改革或转型往往由年轻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和青年所发起。原因是他们在社会大学打滚的日子没有这么长久,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责任和包袱所牵绊,比较容易展开手脚放手一搏。青年和社会上的老油条比起来,另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不涉及太多的利益关系,身家相对的还算清白,要执行任何改变,不必有太多的利益考量。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的改革,往往由年轻一辈的国民启动。

回顾踏入二十一世纪的马来西亚,形容其情况为内忧外患实不为过。对内我国面对治安不靖、贪污腐败和司法不公等社会政治问题。对外马来西亚已经拱手把90年代享有的工业代工国地位拱手让给中国和越南,近年来更面对外来直接投资(FDI)猛挫,甚至国内的商家也面对国内市场饱和兼没有新型行业供投资的困境,而把资金转移到外国进行投资。这种专家称之为“中产阶级陷阱”的现象,开始把我国拖入衰退的泥沼。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青年,尤其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大专生,有必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应付来日的风暴。面对以上的挑战,要在高竞争的环境生存甚至引领群雄,有几样东西,青年非作不可。

第一,青年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兼远大的目标。要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国家转型,那青年非要向其他转型成功的国家,如新加坡、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加以揣摩和学习。最好能够身历其境,到相关国家走一趟,深刻体会一下其他国家的社会结构、经济力量和人文风气,然后把可以运用在马来西亚的元素,转移回来。之前上海世博就是一个凝聚了世界各国发展精华的盛会。可是无论是私人旅行团,还是以政党之名办的观光团,都没有把“学习 – 转移”这种模式强调在本身的活动上,中心反而放在赚钱和沽名钓誉上,实在可惜。如果经济能力不应许本身到外国学习,那么可以通过阅读来增长本身的见闻,虽然效果远不必走万里路好,但勤能补拙,不怕慢,只怕站。

第二,青年必须通晓世界历史,尤其必须专注和着墨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国和文明的,其崛起和衰落过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完整的记录了人类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而任何的转型要成功,免不了参考前人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马来西亚教育制度在处理这面“镜子”方面算是糟蹋了它带给人类的含义。中学历史不但只是片面的专注在本土和回教文明,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沉闷不堪,让历史课成为学子最讨厌的科目之一。套用中国历史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的名句 – 历史可以很好看,历史可以很精彩,由此我们应该鼓励大专生勇于超越教科书的历史内容,阅读和体会更多历史,以便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避重就轻,在改革路上少走一点冤枉路。

第三,也是改革最关键的,那就是爱国。所谓的爱国绝对不像肤浅政治人物所强调的,要绝对服从执政者的意志,而是拥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时时关心国家大事。青年如果懂得深入分析国家政经文教的需要,并肯扛上社会责任,再辅以适当的政策,绝对比所谓的“盲从爱”来得更有激情。国家不缺以服从、崇拜、跟随为主导精神的爱国者,对国家绝望而一心一意想要移民的人民也不在少数,但是改革需要的,是那些对国家仍充满希望,愿意留下来担起这个责任的青年。这才谓真正的爱国精神。中国在筹办京奥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庞大的自愿者力量。这一批自愿者都是二十来岁,受过正统和高等教育的青年。社会上逾之为“京奥一代”。这些无条件为国家付出的青年,未来就是国家的发展磬石。马来西亚就是需要这些对社会充满热情的青年。

以上几个论点,围绕着青年所应该有的知识、社会醒觉做出论述。只要辅以正面、积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那么我国的青年们,绝对可以飞跃这个时代,成为这个世纪最杰出的群体。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国阵新直属党员是赢取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的灵丹吗?

任何一个政党,或者政治联盟可以生存,都有本身存在的价值。如果本身的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凋零,那么改革就无可避免。国阵这一次的改革,正是依循以上的思路进行的。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维持政权,更进一步的,重夺国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直属党员制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产生出来的。

除了国阵领导人口中,以及媒体报道的直属党员制成立原因(比如接纳许多亲国阵的组织和个人进入这个政治联盟的大家庭),成立直属党员制的原因,绝对离不开“胜选”和“国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两个词组(和首相纳吉今天所强调的直属党员不管大选形成强烈对比)。深入分析由巫统领衔推动的直属党员制,真正发起的时机,正是在国阵成员党在2004年大选过后开始呈疲弱状态后所萌发的。308大选过后,算是为直属党员的形式正式定格了。

所谓的形式,就是直属党员的模式必须帮国阵(更正确的是巫统)达到几个目的。第一,直属党员制必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把党外的亲国阵力量凝聚起来,比如多年来申请加入国阵却吃闭门羹的印度人前进阵线以此为由加入国阵。在此同时,也可以集合非政府组织力量,以达到削弱民联非政府组织力量泉源。最重要的,通过这一个途径,许多之前在国阵成员党悠悠不得志过后加入反对党的人士,可以重新回到国阵的怀抱。这记左勾拳不可谓不重,而且对准吸纳最多巫统失意分子的公正党,对民联而言绝对是重拳出击。

其次,直属党员制可以稀释巫统在国阵的影子(影子而已,不代表稀释实权),打消或减低人民所谓“巫统=国阵”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减低人民对国阵内巫统一党独大的不满,以其选票可以回归。这个战略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中间偏国阵的选民回归。只要巫统的影子不太深,那么很多华人和印度人的摇摆选票其实都会回归国阵(巫统)。只要有大约5%的选票回归,那么重夺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对国阵来说可说是易如反掌,至于重新执掌吉打、雪兰莪和霹雳州政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除此以外,国阵直属党员制,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纳吉和希山慕丁处理得最隐晦并极力掩饰的,就是以此代替其他族群的成员党争取华人、印度人甚至非回教徒土著的选票,再慢慢的以直属党员代替日渐疲弱的成员党上阵(虽然依然有成员党自欺欺人的认为,巫统并不会快速实行这个政策)。国阵内的成员党的候选人一般上都受限于党职、党权的分配,以致候选人的素质参吃不齐。一旦可以绕过国阵成员党,国阵主席可以直接委任他属意的人选 – 可以是专业人士如首相署部长依德里斯,也可以是在社会上大有名望之人,来抗衡民联。一个马来西亚组织在双补选的拉票反应已经显示了这种模糊个别政党、强调总体组织的竞选宣传路线是可行的。国阵在小试牛刀过后,很显然的接下来就是寻成员党开刀了.

纵观以上直属党员的好处,国阵这次是豁出去要打一场美丽的翻身仗。但是事实上,作为一个执政党,以操弄组织和收编敌人的方式来加强本身执政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其实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执政党原本就应该以政绩来取信选民,强化和操弄组织原本只是副车,不应该是主轴。直属党员可能可以让国阵赢得第十三届全国大选的三分之二多数议席,但是如果国阵以这种方法赢得政权后,还是没有在执政方向方面改进,那么一样也会在未来打回308的原形,就好象联盟变成国阵后,慢慢的凋零。

总括而言,直属党员应该只是用来强化政党动员力和人力资源,绝不应该被视为继续保住政权的灵丹妙药。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纳吉举行全国大选的时机和因由 – 预测大选日期


要断定纳吉举行举行大选,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看到底什么因素会制造最有利于执政党的选举环境,以及所谓的因素之发酵期。对国阵来说,赢了巴都沙比和加腊士的选举,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国阵已经回到1995年、2004年大选的辉煌期。纳吉和高级幕僚相信自己心里有数,双补选胜利只不过显示国阵还牢牢统治控制着乡区、垦殖区、沙巴砂劳越的原住民和内陆选区,而不像某国阵成员党主席所说的,族群选票已经回流了,足以让国阵在城市去重振声威。

乡区选区大约占222个国会议席里的六十巴仙,足以让国阵执政,但是不足以让纳吉重夺三分之二大多数议席。基本上那六十巴仙国会议席就是纳吉的老本。如果要等待城市选民的选票回流,在现阶段来说是相当不靠谱和不切实际的。在稳住六十巴仙议席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更好的时机,以便伺机夺回失去的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就是纳吉决定几时大选的中心考量了。

在纳吉的大选日期的考量中,安华和公正党占了一个很重要的篇幅。安华是民联三党的粘合剂,如果可以等待安华入狱过后,民联三党形成一片散沙,才进行全国大选,那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要办到这点实在不容易,如果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安华还可以上诉到上诉庭和联邦法院,肛交案的辩护律师都精于司法程序,从开审到现在已经不断用司法程序来拖延审讯。要走完整个司法程序再定罪,最少都需要一两年。对纳吉来说,要等到2012年才来进行大选,那可能已经有点迟了。

各位朋友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纳闷咕哝了呢?为什么纳吉等不及到2012年或更迟才进行全国大选?如果算这一届政府的任期,最迟可以等到2013年的308才结束,纳吉大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拖磨反对党,以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形式,对吗?答案是不太正确。

纳吉其实有几个理由让他不得不尽早举行大选。其中一个是公正党选举。公正党选举看似混乱异常,但是一旦选举完毕,重新整合只是时间的问题。纳吉断不可能等公正党整合完毕才大选。另外一个比较显著的理由是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经济领域是决定国民投票取向,尤其是站在经济第一线的城市选民的投票KPI。经济领域长红的时候,对执政党是异常有利的。

1995年的全国大选,马哈迪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反对党打得溃不成军,靠得就是马来西亚90年代的经济成就。2009年印尼总统大选,原任总统苏西洛夹任内经济领域和反贪腐的表现形成对本身连任非常大的筹码。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印尼在当时仍被视作经济正增长的三个东南亚国家之一,预计增长4%。在苏西洛执政的五年里,印尼的反腐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了经济状况对执政党是多么重要的选举KPI。

纳吉在上任至今推出了第十大马计划、国家转型计划(NTP)和经济转型计划(ETP),作为改革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以及带领马来西亚进入高收入国家的重点策略。但是效果至今仍然不显著。一旦计划在一两年后没有如预期般对马来西亚经济起着起死回生的作用,累积的民怨肯定爆发。最糟糕的是美国联储局刚刚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变相印制六千亿美元钞票的举动,已经深深的打击了我国经济。我国是一个出口型国家,美元一旦疲软,马币兑换美元就会升值。马币在短期内急剧升值,将严重拖垮出口业,经济肯定大受波及。

除此以外,美国大举印钞的行动,将造成各类原产品价格飙高。今年下半年,各种原产品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新高。这种情况将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高涨,对经济形成很大的通膨压力。看美国和世界各大经济体的表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好几年,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会越来越糟糕。
以上种种经济状况,肯定是对国阵不利的。在经济情况可能持续下滑之下,明年国阵举行大选的可能性很高,以避免局势继续恶化而削弱本身的优势。时机不出明年下半年,应该和砂拉越选举一起举行,或者在砂劳越选举过后。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力资源是转型成高收入国家的首要条件


马来西亚如果要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那无可避免的一定需要把现有的低价值工业业提升到高阶的研发 – 制造 – 出口业三位一体。但马来西亚的工业几乎陷入了严重的瓶颈。在80年代末马来西亚进行工业化到今天整整四分之一世纪,马来西亚的工业依然只热衷于加工领域,也就是从外国进口原料,然后组装,在出口回外国,最后,再从外国购买自己国家原本组装的制成品。这种现象,行内人叫“出口转内销”,对国家经济来说无疑自杀。

我们拿比较生动的比喻来形容马来西亚现在的工业。马来西亚的加工业犹如富士康(foxconn),通过接原装厂(OEM),如苹果、安捷伦、西门子等公司的订单,为他们的产品进行组装或加工来得到盈利。富士康本身如果要提高盈利,只能通过榨制员工薪金福利,或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或加班来完成目的,而没有任何的附加价值。相反地,如果原装厂要提高盈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增值工程(value add engineering),研发新科技节省成本。相比于富士康发生了各种惨不忍睹的自杀、堕楼案,原装厂如安捷伦、英特尔等反而名列各国十大最佳雇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马来西亚还是遵循富士康的创业原则和方式,尖锐的矛盾刺穿社会的和谐只是迟早的事情。

要转型成高收入国家,就必须把我们现有的加工工业体系,转换成研发工业体系。这样才有可能在越南、中国、甚至柬埔寨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低成本加工市场后,继续吸引外资到我过来投资。之前我们一直把吸引外资来投资的参数定格为基建设施、政治稳定、低劳力等。但我们严重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 – 人力资源。 外资进入市场与否,很大程度上和人力资源有关。试想想,如果外资砸下数亿元的投资,但是却没有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支撑公司的运作,那么到最后只会血本无归。从这几年我国外来直接投资(FDI)不断的下降,可以想象得到,我国的人力资源根本达不到外资的要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素质

怎么一个方法来显示马来西亚的教育素质并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转型和外资的需要呢?我们尝试举一个例子来比较。马来西亚国立大专的工程系毕业生,毕业过后的就业工作范围(job tasking)往往会从低阶的生产线(production)或者程序工程(process)开始,在大概三年或者五年过后,才有足够的底蕴涉足研发(R & D)行列。原因是国立大专生在大学期间对真正的工业生产系统和研发需求缺乏认识,所读所作并没有跟上工业领域的需求和步伐。这个因素也造成跨国公司很少和本地大学创立联营的研发活动。这种现象在外国大学是罕见的。

外国大学最大的研发经费来源,一般上都是跨国企业所注入的研发基金。更重要的,大学 - 企业的联营模式可以快速带动大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是一种具前瞻性的做法。其实马来西亚大学之中也有一些奇葩,深懂以上的模式并运用的淋漓尽致,那就是坐落在玻璃市的玻璃市马来西亚大学(UniMAP)。玻大前身是北马工程学院,在短短的三年内,崛起成为一家以工程系驰名的大学,更横扫本地各种大专工程设计和研发比赛。崛起的背后,就是和槟城、居林一代的高科技跨国公司高度结合,共同进行各种大小研发工作,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学习空间。

纵观马来西亚大学所提供的学位,我们发觉学位课程并不符合马来西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那可能是为了让高等教育普及化,而特意开办的低成本学位。这种现象应该立即纠正。顶级人力资源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转型进而离不开顶级人力资源。这是一种循环。如果我们不改变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那么我们永远不可能变成高收入国家。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维持政权的的代价-愚民政策

自远古以来,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是改变生活的重要元素。教育的地位和诠释,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有云 -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其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并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人权宣言勾划了未来各国的理想教育制度,并成为了各国教育哲理的启蒙概念。

很遗憾的是,踏入二十一世纪,地球上依然不乏依然不乏通过愚民政策糊弄人民的铁腕政权。最著名的,当属朝鲜。在这个独裁专制国家的课本里,可以阅读到他们伟大领袖的神迹。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在朝鲜儿童课本中,提及金正日以AK-47机关枪把美军战斗机打下来的闹剧。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主要替独裁政权粉饰太平,并合理化铁腕统治,维持本身的政权。

对当权者而言,教育往往是控制人民思想的最佳、最彻底的管道。这种以教育之名行愚民政策之实的做法都有共同的特征。第一,国内的资讯流动率低,有利于当权者封锁任何外来资讯。第二,国内的人民以下层阶级和贫穷阶级为主,一般上住在偏远地区,政治人物对小社区往往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所有资讯和教学都符合独裁者的标准。第三,教育内容以歌颂当权领袖、抹黑政敌为根本,对本国历史往往做出选择性的诠释,以便合理化独裁政权。

这种教育制度,到最后只会愚人愚己。而让人民在缺陷的教育制度下成长,对国家造成的伤害,其实远远超过一代人。想想看,愚昧的父母,教导出来的孩子,智慧可以到哪里呢?教育乃立国之本,实不容政客来操弄。偏偏它是最方便最尖锐的武器,让独裁者欲罢不能。

或说回头,这种愚民政策,其实也不是独裁政权独有,号称回教国典范的马来西亚,在遥远的东马,竟然也存有类似的状况。看看沙巴巴都沙比的村民是如何义无反顾的认为执政党的权利合法性(legitimacy)不应该受到挑战,单单这点就足以让我们见识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何等大的盲点。有几个疑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一个就是我国的教育难道没有教导人民,政权系于民,马来西亚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决定政权合法性的,是人民吗?

同样的国家,同样的教育系统,但是我们却看到城市和乡区人民之间思想上的鸿沟。仔细那城市学校和乡区学校比一比,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资讯。城市学生读物来源广泛,而且很容易的可以接触互联网,得到各方面的资讯。他们的父母一般上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思维比较开放,见识也比较广阔,所以在培养孩子人生观方面也会显得更多元。多元资讯和开放态度的双重作用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批判能力和判断力。

至于乡区的孩子就比较不幸,且不论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资讯供给他们,当中有很多乡区地区的孩子,连上学的机会是否存在都成疑问。这是政府应该给予最高重视的国家议题。切莫利用乡区人民的愚昧,当着自己政权的定期存款,以保住本身的权位。这样终究害人害己,把国家推向一条不归路.

Monday, November 8, 2010

补选后记 – 马华的危机解除了吗?

吉兰丹加腊士补选,国阵在华裔和原住民选票回流下漂亮击败行动党。身为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更豪言华裔选票已经回归国阵。并扬言团结的马华和一个马来西亚是回流的主因。

与其说马华的竞选策略正确而帮助国阵重夺华裔选票,倒不如我们再次审视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促成华裔选票回流?首先华裔选票回流,要拜马华当地的健全基层组织。在一个连回教党都需要进口外来人员到当地助选的偏远选区,马华在当地的新村确拥有健全、运作的组织,确实应该就帮助巫统胜选上面记上一功。

但是,促成华裔回流的,远不止马华的基层力量而已。各位看官有没有注意到在竞选期异常活跃的“一个马来西亚组织”?这个组织在补选期间好像一个公关公司,主要主办宴会大吃大喝,载歌载舞;辅以所分发的物品和金钱。这种竞选手法,对乡区选区来说绝对是石破天惊,兼足以扭转局势的力量。“一个马来西亚组织”的背景身份含糊不清,负责人被采访的时候更是语焉不详。但看看其组织财力和口号,无疑这个组织很大可能是寄属巫统的外围组织。诡异的是,为什么一个马来西亚组织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华人?认真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其实可以解读为巫统的智囊对马华在华裔社群“吸票”能根本放不下心。

一个马来西亚组织小试牛刀就见到实质成绩。可以肯定这种新颖的“非政府政治组织”将会如瓜蔓藤方式延烧到各个国会选区。如果不出所料,加腊士只不过是试金石,真正的战场,将会在马华最弱的软肋 – 城市混合区和华裔为主的国会选区。这种战略,主要是稀释不受城市华人欢迎的马华影子,增加国阵的胜望。

话说回头,如果马华认为赢了加腊士的华人票,就等于华人票回流的话,那也太过天真了。乡区选区是反对党(尤其是行动党)最大的弱点。如果回到城市混合选区或者华裔居多的选区,马华的选情还是不太乐观。基本上国阵整体都患了“城市选民群侯症”,在面对城市混合选区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马华在竞选这种选区的时候更是束手无策。这种情况,是你懂我懂的公开秘密。

在城市选区,小恩小惠并不能打动普遍教育程度高企的选民。他们向往反贪、司法公正、社会公平等竞选宣言。这刚好就是反对党所大力提倡的。面对这种不利于己的竞选宣言,马华只会挖反对党的仓疤,力证反对党和他们一样,也是贪污滥权来的政客,来掩盖本身的问题。殊不知马华当家不当权这么多年,涉及的贪污舞弊难道还可以比反对党少?这么以五十步笑百步的炒作方式,只会让人民更加反感马华。

如果马华要大声宣布说华人票回流马华,那么它有必要赢回一两个混合选区或者华裔选区,才可以取信巫统、取信党员、取信民众。

除了在城市选区面对选民的时候吃闭门羹之外,眼前的马华还有一个最大的危机,那就是国阵直属党员。剖析国阵直属党员的妙处,我们看到巫统已经决定捞过界,亲自出马来征服其他国阵成员党所不能征服的选区,尤以华裔和城市混合选区为主。恰恰这些选区很多都是马华的。可遇预见的是,如果未来国阵直选党员这个制度完全推行,那马华无可避免将要让出不少选区,给国阵(华裔)直属候选人。在巫统开始以华裔直属党员进入华裔市场争取选票,并且成功的情况下,马华在国阵的地位实在不容乐观。或者到最后可能沦落到象征多元种族的国阵摆设品。

与其对加腊士华裔选票回流而沾沾自喜,马华更应该看清楚本身的问题。

华裔选票整体上真的回流马华吗?

未来单单只依靠华裔选票可以生存吗?

是否国阵内部已经出现代替马华的华裔吸票机?

马华未来的危机是否可以解除,就视乎马华是否重视以上的问题了。

布城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以刚刚结束的两场补选,再加上之前十一场各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来看,国阵和民联都各自患上严重程度不一的群侯症。国阵患的名为“城市选民群侯症”,民联惹上的,则是“乡区选民群侯症”。怎么说呢?我们看看308大选过后的补选成绩,民联在清一色的城镇选区全部赢得补选,反而在乡区偏远地区或半城市地区,如巴都沙比、加腊士、巴当艾则败走麦城。以这种趋势看来,国阵的竞选策略和工作纲领,已经完全打动不到(普遍)拥有高学历、态度开放、要求更高的城市中产阶级。而民联在乡下偏远地区的支持率仍然惨不忍睹。面都要求硬体发展、迅速改善生活的乡民,国阵掌控的联邦政府机构和庞大的拨款无疑更有优势。

审视我国的选区结构,我们会发觉在经过多年以来选区划分之不公,造成马来西亚选区架构以人口少,地域广的乡镇国会选区居多,当中有很大部分是属于沙巴、砂劳越的内陆国会选区。那些地方人烟稀少,交通不发达,连带教育和各种资讯都不被村民普遍的享有。这些选区一向来都是国阵的定期存款选区。他们都死心塌地支持国阵的原因无他,因为国阵作为联邦政府执政党,在掌控庞大财力和资源之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最多的政治糖果(福利金、地方设施发展、援助金等),最能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至于民联提倡的反贪、司法公正等议题,对三餐温饱可能还成问题的贫穷乡区人民来说,显得甚为多余了。

再者,在资讯封闭的情况下,大多数单纯的乡民,都认为唯有国阵才能为他们带来改变。在他们眼中,国阵就是政府,政府就是国阵,如果要推翻国阵,无异于叛变、叛国的行径。(说到这里,各位有没有试着探讨一下,马来西亚教育制度号称给予人民十一年的免费教育,但是为什么教育出来的城市人和乡镇人,想法会有这么大的落差?是不是教育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还是有可以认为的愚民政策在偏远的乡区执行?)这种延续了超过半个世纪的观念,绝对不是靠民联还是公民社会三两年里面可以改变的。

在无法解决和满足乡区选民的要求下,民联迈向布城的口号,到显得多余了。这个口号充其量除了慰籍一下反对党人的权力欲望(好听叫鼓励士气),基本上对政党轮替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加腊士和巴都沙比的补选过后,也许民联应该做的,是重新衡量一下,以本身现有的实力,要在下一届大选直接迈入布城是否依然合情合理。

间中有一些因素可能会让民联迫不及待,那就是安华的案件。安华如果罪成入狱的话,民联各政党是否仍能继续通行是民联一众领袖心里的一个大疑问。但是作为一个健全的政治联盟,应该依靠本身的理念、党员意志力和人民的向心力生存,而绝对不可以把政治前途和单一领袖挂钩。要知道领袖可来可去的。没有永远的领袖,只有永远的政治精神和理念。

民联要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治理好现有的州政权,再伺机重夺霹雳州,或更多的议席来制衡国阵,要以堂堂之师告诉人民,他们是更好的替代选择。这才是理性了。与其发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倒不如做好基层工作,重新设定正确的目标,那才是永续经营的妙方。

吉兰丹加腊士补选 – 为什么回教党败了?

吉兰丹加腊士的补选,国阵以千余票数打败回教党。相较回教党在308大选的时候以646票多数票险胜国阵,这次回教党显得吃了大亏,有整整两千票的票数倒流到国阵。国阵这一次胜选,可说是胜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结合。

所谓的天时,国阵是胜在补选正值公正党进行中央选举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可能出现内讧分裂的地步。公正党的领袖更热衷于如何在“后安华”时代巩固自己的地位,补选反而成为了次目标。再者,回教党在处理皇室纠纷上引起了民间保守派不小的不满,并在加腊士补选中发酵,只是这种现象,不被许多政治观察家发现,但是实际上却影响马来票深远。

至于地利方面,加腊士州选区恰好就在国阵宿将元老姑里的话望生国会选区里。想象一下一个连选举提名都不需要亲临,只是由代理人呈交表格,并且完全没有进行任何竞选活动的候选人,还可以以数千票的多数票打败对手的,姑里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候选人。其在话望生的地位是超乎外人想象的,甚至有该区的原住民选民形容,姑里差不多是“半神”的象征。这么一个强人,只要他向谁倾斜,那么谁的胜望都会高企。国阵高明之处,就是委任姑里为竞选总协调。这么一来,之前和国阵在很多政策上意见向左的姑里,倒也不能光明正大和国阵抬杠。少了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国阵在铺排策略上更见从容。


另外一个地理因素就是加腊士的乡区选区特质。一般上乡区选区,全国性的议题并没有什么效果。一般上的民众更关心地方上的设施和福利。尤其在加腊士选区,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的官员们一早已经做好准备,深入乡区和原住民地区为他们服务。反而回教党几乎后知后觉,作为该州的执政党,却在选举的最后时刻才来临时抱佛脚分福利金。再者,在这种偏远、封闭的选区,马来人看的是前锋报,华人消息来源是咖啡店路边社,原住民基本上是山高皇帝远,而且资讯相对流通得很慢,人民也不热衷于网络媒体。在西马各地被炒得火红的赵明福事件、潜水艇、战斗机引擎、蒙女案等基本上在加腊士是失效的。民联错误估计以上议题的力量,以致种下败因。


至于回教党在加腊士最致命的一击,莫过于败在原住民手上。这个人和因素,原本回教党作为州属执政党,应该可以很全面的照顾到原住民的土地和宗教需求。报道指回教党承诺为原住民重建他们礼拜的基督教堂,但是到最后却落空了。作为州执政党,回教党显然也犯了其他国阵州政府的惯常错误 – 土地政策处理失误。308大选,国阵-马华公会会在原本属于白区的华裔新村地区连连败走麦城,就是摆在土地政策上面。民联打出的新村永久地契牌是绝大的吸引,相对于国阵政府多年来在地契问题处理上的拖泥带水。回教党这一次败在原住民土地课题上,败得很彻底,输得很窝囊。

总结以上的天时地利人和,回教党败得彻底,败得有理,败得理直气壮。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看经济状况预知全国大选

对国阵、巫统和首相来说,全国大选的日期,必须符合各种内外条件。我们先谈谈内在条件,那不外乎国阵成员党本身内部的状况。我们拿国阵四个主干政党 – 巫统、马华、国大党、砂土保党来检视,巫统在纳吉领导之下,算是稳定。马华在经历了328选举之后,蔡细历的领导权已经固若金汤,国大党的三美威鲁这个票房毒药,也决定在明年初退隐,至于砂土保党,看来巫统已经接受“白毛”泰益继续领导砂州国阵政权,而暂时让“倒毛“行动静下来。纵观整个国阵内部条件,算是一团和气,已经有对外一战的条件了。

相比内部条件,国阵的外部条件则相对不明朗。一般上执政党的外部条件可以分几个层面来看,分别是经济状况、社会议题、支持概况和选民结构。四个当中,以经济状况对大选的影响层面最大。大家是否记忆犹新,92年美国总统大选,老布什挟海湾战争的胜利和高企的民意竞选总统连任,竟然输给了克林顿。固中原因就是经济。那时候美国经济在经过海湾战争的消耗后,税务高涨,中间选民普遍感到反感,那就是为什么那时候打出“笨蛋,问题是经济”口号的克林顿可以一举扳倒高达80%民望的老布什。

同样的道理也影响着马来西亚的政局。除非逼不得已,否则执政党一定会等到经济稳定,或者歌舞升平的时候才举行大选。检视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执政党其实还在等待着更好的经济环境到来,才举行大选。纳吉在推出政府转型计划(GTP)和经济转型计划(ETP)后,仍在等待该计划为我国经济体系带来的改变。当中2011年财政预算案拨出的款项,大多数都是发放给ETP之下的计划。换句话说,至少我们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才可以看到财政预算案拨款的执行项目开动,然后至少要到第三或第四季,才可以看到它的作用和影响力。由此推测,大选不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举行。

全国大选也和股票市场的浮动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在全国大选之前,股票都会冲上顶峰,制造一个小牛市,让此美好景象俘虏人民的选票。看看马来西亚股市现状,马股冲破1500点过后,不能保持一贯的势头,反而在1490点和1500点左右徘徊。市场虽然对马股冲上历史新高还抱着相当乐观的态度,但是马股显然处在不稳定的高峰,这个不稳定应该会拖延半年左右,直到马股会跌到一个稳定的指数。由此推测,执政党可能会选择马股回跌之前举行全国大选。

总结以上的经济因素,我们大概可以勾画出全国大选的时机,应该是明年的六月过后。那将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执政党断不会贸贸然解散国会。一则民心并未完全归附,二则反对党已非吴下阿蒙,贸然进行选举只会让执政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