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话说槟岛廉价屋的故事

当我们在讨论增建廉价屋课题的时候,有几个因素是必须探讨的。首先是“居者有其屋”的原则,那就是廉价屋必须是低收入人民负担得起的。其二,就是新建的廉价屋的地点,是否可以支撑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之生计。其三,就是兴建廉价屋的地皮的潜在价值。


这三者其实互相挂钩。怎么说呢?站在现实经济考量的角度,房子的价钱很大程度上是地皮价格转嫁过来的。因此兴建廉价屋的地皮,绝对不可以贵,不然唯有靠政府津贴才可能把廉价屋的售价压低,但是这种做法长远来说其实不符合经济原则。而廉价屋居民居住的周遭环境,经济消费一定不可以高,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谋一份工作,或者做一点如小贩、杂货等小生意,来维持生计,这点才符合长治久安的原则。


在国家城市化(urbanization)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附近的土地的价值已经今非昔比,主要是围绕着该地区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把地皮的价值释放出来。雪州的蒲种、吉隆坡的蕉赖、槟城的亚依淡发林新市镇,当年曾经是缺乏规划的新村,不然就是自耕的农耕地,居民以低收入者为多。时至今日,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新颖的卫星市,甚至已经渐渐转型成为高档住宅区。


因此,我们在现实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在城市地区建造廉价屋,对各方面都没有好处。一来,城市地区消费高昂,对廉价屋居民来是一种奢侈的花费,二来,城市地区的工作机会和条件,对受教育不高的低收入人民来说,是一个高不可越的门栏,而可能出现虽然居者有其屋,但是却面对事业,生活无以为继的局面。三来,在城市地区的地皮拥有很客观的经济潜在价值,如果贸贸然就用来兴建廉价屋,那么对州内的经济发展来说,可是一个绊脚石。这些因素,我们都必须一一考量,而非单考虑选票的作用和搞民粹政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规划廉价屋的兴建呢?我们以槟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廉价屋议题来做一个案例研究,思考一下解决方案。槟城的槟岛地皮,平均价格是全马最高的。当中我们不能否决有投机炒卖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是槟岛的土地有限,外加高度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世遗城市的地位,这都是造成槟岛地皮水涨船高的主因。因此槟岛的城市地区,间接来说,已经不适合建造廉价屋。


这时候,我们应该把眼光转向其他地区,如巴都家湾。回顾槟城发展的历史,在70年代的时候,槟城发展之父 – 第二任首席部长林苍佑其实也是以这么样的一个思维,解决人民的房子问题。那时候的槟城刚刚失去自由港的地位,工业区仍然还在规划中,岛民的失业率高企,根本没有能力负担市区的房子(1970年代的市区,主要指码头一带,丹绒地区)。林苍佑选择在打抢铺(那时候的亚依淡打抢铺,已经算是郊外了,周围是一片园林)新建高密度的廉价组屋,作为市区低收入人民的遮顶瓦。


这种迁移城市低收入人民到郊外的做法,除了可以让他们拥有本身的小房子,也把他们迁离城市的高消费,在新地区建立他们可以负担的经济圈子。诸不见槟岛打抢铺的吃喝住,在四十余年过后,仍然是槟城最低消费的地区之一,也符合该地区人民的经济能力。同样的,如果今天我们把廉价屋起在巴都家湾,我们除了帮助低收入人民重新建立他们的经济能力,关键是,这种做法实乃一石二鸟,除了以上考量,其同时也将带动人烟稀少的地方发展起来。政府在郊区兴建廉价屋之余,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必须花时间规划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发展,一定要符合低收入人民的需要,并且制造符合他们学历、社会经验的工作机会,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重组、建立一个全新、适合居住的社区。


当然,很多人都在质疑,迁移是否会造成迁者失业,或者远离他们原本的习惯的生活风貌,我想,如果居住环境可以从原本的狭小、拥挤的空间,换成一个正式、舒适的空间,转换环境的等价,还是划算的。地方政府可以在交通方面下一点苦工,让他们可以穿梭两地,那么,相信有助减低搬迁的阻力。


槟岛的廉价屋不要与廉价屋的本身,而在于政客的争执。我想,在人民的利益大前提,政客们应该抛开歧见,共同携手合作,帮助有需要的人民。

1 comment:

ghostkiller said...

行动党马前卒凌国文
http://killghost39.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