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多一个华裔部长会怎样?


看到印度人国大党在内阁里多了一个部长,我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

印度人在最新的人口普查记录中,成为了第四大民族。马来西亚现在的三大民族是马来人、华人、印尼人(意喻非法公民),不再是印度人。印度人凭空多了一个部长,能否扭转人口劣势所带来的族群问题呢?

我想以上的想法,是一般马来西亚非土著,此时此刻心里所想的。尤其是近年来人口比例不断锐减的华裔,眼看印度人多了一个部长,心里也禁不住垂涎三尺。

但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

问题在于马来西亚的政治力量泉源。

政治学里所谓的政治力量,泛指对国家政治路线和施政方案的影响力。这个力量,不一定单纯来自政党,尤其是执政联盟本身。在欧美等国,执政党的施政方向很大程度受到商业巨子和社会团体的影响。商业巨子是政治团体的金主,而社会团体则掌握着庞大的票源。这些群体,都可以左右执政者的执政方向。

回看马来西亚,政治力量的中心是族群人数。而这个族群人数又反映在内阁的班底。马来西亚的内阁奉行集体负责制,是政策的制定单位。如果单从人数上来看,非土著的部长人数,和马来土著的部长人数,仍然有一个很大的落差。在决定施政方向方面,非土著在内阁里,绝对是处于劣势的。就以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来讲,非土著部长如果没有得到马来土著部长的同意,那么政令绝对推行不来。

再加上非土著部长并没有掌握策略性的部门,如财政部、教育部、国防部、经济策划组、外交部等等,因此就算多了一个印度人部长或者华人部长,基本上,也只可以提高反映族群心声的声量,而无法影响和作出实质的改变。

因为,政治力量被族群政治力量牢牢掌控。

马来西亚的族群政治,并不是只是增加一两个部长所能解决的问题。要维护全民的共同利益,那么,我们绝对不能继续让族群政治掌握政治力量。华人、印度人的人口比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断下跌,如果还是延续“华人部长放映华人心声”的政治思维,那么再过五十年,非土著可能沦为政治边缘化的一群。

在维护非土著的利益,单单依靠族群人数,或者“在朝”力量是完全不靠谱的。我们非要从“族群力量”的政治驱动力,转换为“价值观”的政治驱动力,才可以体现全民平等。奥巴马可以当选美国总统,并不是靠族群驱动力,而是以“大美国”价值观 – 强调平等、改变和福利社会,才可以打动选民,成为少数民族当选美国总统的第一人。

参考奥巴马的实例,马来西亚的少数族群政党,实有必要重新慎思本身的政治价值观,如何跳出族群政治的陷阱,这才是长久性和永续性维护少数族群利益的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