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同化和单元化政策并不是国家和谐的良药


我们是否有发觉,近年来我国的整体社会环境越来越动荡呢?

以前国家领导人或政治人物出门,绝对可以轻装简便,前副首相嘉法巴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永远只带一个保镖出门。现在的政治人物,动不动就接到子弹,动不动房子就被人家淋红漆,甚至语带威胁还要祸及家人。

从前的马来西亚,焚烧宗教场所的恶行几乎绝无仅有,对各种宗教也保持着广大的包容和接纳。但是近年来,我们不断看到宗教场所被狂热分子侵犯,甚至有极端分子以践踏宗教圣物来达到羞辱他人的目的。

全球化的巨轮不断在转动,时代不断在前进,但是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和谐气氛,好像在开倒车呢?

对于这种倒退,很多当权政治人物的看法都剑指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的社会结构。这种现象尤以土著为主的政党更为显著。这种论调通常都把趋向形容少数兼“外来”民族刻意挑战土著兼主要族群的根本利益和生活习惯。他们相信非土著除了会侵蚀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风俗意外,还会分薄了原本只应该由他们独占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当中也包括公民权。他们坚信如果要解决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冲突,就必须只让一种文化独存在这块土地上。而接踵而来的就是在这种思维上所产生的同化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推行单元流教育、塑造马来西亚(马来)文化为共同文化、行政系统回教化等。

以上的政策大多始于80年代,但是一代人的时光过去了。马来西亚的和谐气氛只有越来越糟糕。这个现象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当权者的根本原因分析出了问题。

我们以邻国 – 泰国做一个例子来看看同化政策是否真的有效。泰国在二十世纪初,早在泰国南部北大年区被正式纳入泰国版图的时候,泰国政府就对该地区高达65%的穆斯林人口采取语言和宗教上的同化政策。1910年,曼谷强制马来人接受泰语教育。1921年通过“基础教育法令”,根据该法令,所有儿童必须在小学接受四年的泰语教育。这一做法旋即引起当地马来人的反抗。这就是泰国南部分离运动的起源,造成泰国南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东南亚的火药库。这可证明了强硬的同化政策只会制造分裂,而不是营造社会和谐。

我们再审视泰国另外一个例子,来尝试探讨我国社会动荡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泰国近年来的动荡主要的起因是塔信派和反塔信派的政治斗争所引起的。红衫军和黄衫军除了是塔信和反塔信派系的代理人之外,其实也象征着泰国的阶级斗争 – 富人Vs穷人,城镇Vs乡区的阶级斗争。塔信象征着泰国乡区穷人的希望,其力量和选票主要来自泰国的偏远地区。而反塔信者主要是来自曼谷的政治精英或者高中产阶级。“红”“黄”的政治斗争,表面上看来是塔信和反塔信的代理战,实际上这场政治斗争的参与者,尤其是来自乡区的红衫军,其实借此机会向泰国中产阶级的精英反扑,趁机以暴力表达对生活素质之不满,宣泄心中的愤愤不平的情绪。所谓的政治代理战,只不过是泰国贫富不均的包装纸。

各位看官是不是突然觉得,马来西亚如果的贫富鸿沟继续扩大下去,也有可能演变到泰国这种情况呢?在泰国这种高度种族同化的国家,也发生类似的社会动荡,让我们再一次肯定多元文化并非社会动荡的根源,更让我们清楚看到,如果要达致社会和谐,并不是搞同化政策,而是搞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公平,降低贫富悬殊,那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贫穷。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社会不公。

而不是多元文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