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公务员 - 华裔解不开的难题

记得几年前马华总会长黄家定曾经宴请全国全部华裔高级公务员,JUSA(jawatan utama sektor awam)级以上的高级主管。那是赴会的人数大概有20人。级别最高的属JUSA A 级的旅游部秘书长,其他包括几个JUSA B的部门副秘书长,和JUSA C 的马大、博大署理副校长。这二十来人,就是马来西亚公共服务领域仅存的华裔高官。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得出华裔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概况。华裔的人数实在是惨不忍睹,甚至比印裔的人数还要少。很多人会把这个问题的根源指向政府制度化对非土著的排外性在作怪。要解剖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内部数据。根据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内部资料:2008年国内公务员的成功录取率,巫裔、华裔、印裔分别为27.8%、43.18%、38.77%。而2009年截至第三季,巫裔、华裔、印裔公务员成功录取率分别为32.37%、48.64%、46.73%。

以上的数据说明了,华裔公务员并不是因为吃闭门羹而导致人数低,而是从根本上没有华裔愿意申请公务员,这样才能说明为什么录取率最高的华裔,反而在公务员系统里人数最少。人数少了,在机会比率之下,我们哪有条件苛求华裔能突围出任高级公务员呢?看回华裔的公务员参与史,我们曾经有丹斯里拿督汤耀鸿(现任大众银行董事局独立非执行主席)在1970年代出任首相署经济策划组总监,在1979年更出任财政部秘书长(级别比普通部门的秘书长高)长达八年直到退休。这在二十一世纪的马来西亚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也说明了,机会大门依然为我们而开。

华裔避公务员而远之基本上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公务员系统的资历调升制,其二就是公务员的文化。所谓资历调升,就是无论你有么的杰出,就算表现超水准也好,你也要符合年资才可以被升值,绝对没有跳级这个选项。这就比强调绩效制的私人界来得慢了。至于公务员的文化,由于长期由友族同胞垄断这个领域,整个工作环境无论是语言、活动甚至食堂的食物都由友族文化领衔。在人海战术中,华裔很难找到本身的定位和归属感,造成他们对公务员一职完全不热衷。

以上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这是一盘不对称的游戏。要改变,唯有更多的华裔加入公共服务系统,这样才能扭转人海战术的作用。纳吉上台后,我们看到公共服务系统的华裔蛋糕有一丁点的扩大,包括交通部的新任秘书长龙仕湖是近年来首个华裔受委部门最高长官。而首相署刚刚宣布可能会引用私人领域的“雇佣和解雇”制度,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欲落实绩效制的诚意。这些都会让公共服务领域与私人界的操作模式接轨,制度上也更接近华裔现在投身的领域。

这一切对华裔来说,是一个转机。最重要的是我们把握机会,撇除不必要的疑虑,借这个东风投入公共领域。就让我们朝公务员前进吧!


P/S: 惭愧的是,笔者到现在依然在私人界。

2 comments:

Freddie said...

你可有兴趣加入当个公务员?

Tze Howe, 9W2THO said...

就给自己在私人界混一下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