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5, 2010

从阿拉事件看巫统转型的危机

308过后,国阵传统成员党依然积弱不振。马华和人民进步党正内耗不断,而国大党依然由不受印裔选民欢迎的三美领导,民政党前路不明。至于未来可能依附国阵的尾巴党,原本有望在取代国大党的人民力量党,刚刚爆发了党争,至于以华裔为主干的爱国党,态度立场依然暧昧不明。以上政党的无力,造成传统的国阵精神 - 由各种族政党吸各自族群的选票这个方程式在未来将彻底失败。

这迫使巫统必须急速从一个马来人政党转型成为一个马来西亚人政党,以本身的力量去吸引非土著选民,这样才有望从反对党手中抢回非土著的选票。前一阵子不断传出国阵将独立于各成员党的青年团,就是向社会释放出的风向球。只不过社会大众对这种政治包装和把戏几乎不太受落。追根究底,一个马来人政党要转型,改变的必须是其政策和理念,几个普世价值观 – 公平分配经济蛋、健全和公正的司法制度、透明的施政、有效的监督、自由的政经文教环境,是一个全民政党应有的价值。

所谓知易行难,在阿拉事件过后让我们看到,巫统要破开蝉蛹的力量和转型的步伐显然囊足不前。一个资本主义政党,怎么会比回教党更拥抱回教价值观呢?说道底,这也是选票的考量。这是巫统维系传统乡区选票及保守选民的虚招,并以此抗衡回教党不断增加的中间选民力量。这个方法在马力乌来补选已经显得有效。偏远地区的选民在资讯和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一般上对宗教课题非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巫统可以趁虚而入。

只不过在维系马来传统票仓的当儿,巫统无可避免的失去了中间选民,尤其是非土著选民的支持。更甚的是,当权的巫统,并没有更实质的行动去拉回中间选民。一般上中间选民的要求就是以上列出的普世价值观,当中以经济为第一考量。但是巫统长久以来所实行的政商勾结架构,并不容许巫统释放更多的经济资源到社会上。金钱=选票,这是巫统长久以来奉行的金科玉条。一旦开放这个封闭系统就会如前苏联的开放般造成整个体制(政党)的瓦解,一直以来以金钱牵引的选票会立刻失去向心力。巫统会因此遭受比308更大的打击。

选票以外还有更巨大的因素,那就是皇室。回教事务一向来都是各州统治者的权利范围,阿拉事件爆发后各州原本存在、对回教字眼限制的法律条文逐渐曝光。这些条文有否偏离宪法仍然没有任何具体定论,但如果联邦政府要修改偏离的条文,或者推行任何与之相冲的政策(譬如让基督教徒使用阿拉),就等于变相挑战马来统治者的权威,和他们对着干。这种做法对巫统来说并不稀奇,但那是80年代全盛时期的巫统,现在元气大伤的巫统根本拿不出功架和实力来让皇室让步。这么一种情形,拥抱皇室成了最好的选择。霹雳州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皇室影响政局的庞大力量。对巫统来说,顺势而行,总好过逆水行舟。民联在这起事件中,再一次忽视了皇室的影响力,这可能未来就是他们失败之源。

巫统现在就如在走钢线,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想要两面讨好。但是看起来这个策略并非有效,反而成为巫统的软肋。转型如果不成功,那么巫统就唯有等着被时代的巨轮淘汰,被选民唾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