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 2011

从校园选举看全国大选以及两者两者链接的迷思

校园选举经过一连串暴力和争议事件过后,总算告一段落。各大专即将进入遴选学生代表理事会领导层的阶段。希望一切东西顺利上轨,学生代表可以早日履行责任,为学生谋取福利。


回顾今年的校园选举,竞争特别激烈,争议和奥布也特别多。无论是博大学阵被取消资格,或者是马大女候选人选前失踪,都很诡异,当中也有令人怀疑造假的成分。当然,整个校园选举竞争之激烈,奥布之多,这点绝对不是偶然的。这一切,只因为全国大选接近了。


各位一定觉得很奇怪,大专院校的校园选举,和全国大选,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点,我们就得了解整个校园选举背后的游戏,和当中的台词。


涉及校园选举的各个党团,其实都知道并了解校园选举的潜台词和规则。校阵固然和执政党脱不了干系,学阵和反对党的密切关系,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种潜规则,学生本身也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学生来说,校阵就等于国阵,学阵就等于民联。这种观念已经代替了学生心目中原有的学生运动。除了观念上,在各阵营上的开支,也显现出各阵营都拥有各自的“后台”,如果说校阵各种各样的开销是来自国阵的支持,那么学阵所复印的大量全彩宣传品(这点连校阵都自叹不如),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多媒体,以及购买数量庞大的年柑,在学校派送,所耗费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各位看官心中有数。


现在的校园选举,已经演变成政党在大专开辟的第二战场。想当年马大学生会在60年代大选的时候登高一呼,提出超越联盟和反对党的第三选择,并巡回全国向人民解释他们的理念。这点,在现有的学生运动已经不复存在了。和60年代学生运动相比,现在的学生运动给多时候局限于政党的意识形态,提出的政治论述有很深的政党影子。这点注定了学阵和校阵之间不能提出跨阵线合作,以学生运动自由和中立的立场来说,这点是相当可惜的。政党同时也把校园选举这个平台,当成培训未来新血的摇篮,让他们先经历小型的选举和操盘,以备未来之需。所以,我们看到各自阵营的领袖过后直径加入个别的政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由于校园选举已经变成政党的第二战场,因此,学生在校园选举的投票倾向也具有指标性。从校阵或者是学阵的胜选率,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意属那一个阵线。今年的校园选举,校阵虽然在主要的大专仍然执牛耳,只是失陷了马大和国大,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选票流向,那么我们会发觉,校阵的票数大大的流失。尤其是马来学生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学阵的。在大学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可以投票的合格选民。所以校园选举的成绩,对国阵来说,绝对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在首相纳吉高调的回应马来人选票已经回归之余,校园选举的成绩,几乎对纳吉当头敲了一棒,也敲了国阵的丧钟。


年轻选票在未来是决定全国政权属谁的关键票源。赢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是一种政治趋向这点,在这里善意的提醒各个党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