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0, 2010

民政党在现有国阵体制之下的困境


在现有的国阵体制下,很明显的民政党并没有创造出属于本身真正的政治价值。怎么说呢?回顾民政党的历史,民政党加入国阵原本就是513事件过后为势所逼。当中的因素也少不了民政党创党人兼前槟城首席部长联盟的渊源,以及对马华的瑜亮情节。原本创党中由赛胡先阿拉斯和陈志勤所带出来的社会主义精神和核心价值,早已不复存在。

一个多元种族政党,加入一个以种族政党为核心的政治联盟,在名堂上已经够诡异了,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民政党在国阵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更为这个政党感到无奈,甚至悲哀。民政党靠强势掌控槟城的州政权而崛起,但是这种优势在80年代已经慢慢消失,到了1990年的大选,民政党在政治反风狂刮下,把州政府的主导权,让给了巫统,本身虽然还保留首席部长,但是巫统占据了最多的行政议员配额,以及额外设置的州副首席部长。当本身的根据地被盟党侵占过后,民政党的无力,造成执政的法理和根基开始动摇了。308大选过后,民政党丧失了所谓在国阵精神之下“独占”的槟城首席部长,在国阵的地位已经是摇摇欲坠。

再看看民政党全国性的发展,民政党每一次的扩充,几乎都是倚靠其他政党的分裂后展开的,当中包括马华革除林敬益后,林敬益、梁祺祥、李裕隆等马华领袖集体加入民政党。第二次是曾永森在马华总会长之战败给李三春后,带领大批马华党员蝉过别枝。近来一次,则是趁沙巴进步党退出国阵后,把退出进步党的无党籍议员陈树杰和区锦华纳入旗下。民政党在国阵内的作用,倒好像是海绵,负责吸纳其他华基政党的失意分子,才能自我壮大。再不然,也不过是巫统用来制衡其他华基政党(尤其是马华)的棋子,或者是标榜国阵多元种族成分的饰物。

民政党如果还要继续生存下去,那么无可避免的将要进行激进的改革,要由内至外的统统改头换面。第一,民政党必须寻找回本身的政治价值观,也就是本身的政党理念,是要回去陈志勤时代的自由社会主义兼多元种族政党,还是继续标榜本身为“伪”华基政党,做巫统的应声虫,党领导人有必要自己定夺一番。第二,民政党应该把本身视为真正的多元种族政党,而不是在包装上,如开会的语言、党报、文告等方面做到虚假的“多元”种族化。一个真正的多元种族政党,除了党员比例应该体现多元种族以外,在论证方面也必须体现多元种族的概念,简而曰之,就是别只是一味重视华人、华教、华团课题,而应该兼顾其他种族。

在国阵的体制内,巫统绝对不允许其他政党和它竞逐马来人的政治市场,这点对欲改头换面成为多元种族政党的民政党来说只一个绝难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乐观一点的看待,如果民政党真的有勇气冲击巫统的马来基石,那未尝不能做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启发并带动其他“族基”成员党,往多元化的政治市场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民政党的政治使命,也是民政党在接下来的政治海啸中,可否蜕变的关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