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校园选举沦为学生政客横行的平台

一年一度的国立大专校园选举即将在这个星期提名,下个星期投票。在这之前,各种各样的角力已经在平面媒体和社交网上展开。各界不多不少都存有一个疑问。说到底只是一个校园内的选举,为什么每一年都引起轩然大波呢?选出来的候选人既不会影响国家政权,也不会影响到广大的群众,那么到底校园选举的显著性在那里?

要解析这个疑问,我们有必要一窥校园选举的另一面。看似单纯、只是涉及学生的校园选举,其实背后都涉及党团的角力。我们在报章上时常看到,所谓的“校阵”(亲校方阵线)和“学阵”(亲学生阵线),其实只不过是一小撮人自我标榜并污蔑敌对方而取的名字。基本上两个阵营最大的分表,就是背后的支持力量,而没有所谓的校阵就是附和剥夺学生利益的阵线,也没有所谓的学阵就是维护学生和校方作对到底的阵营。因此,个别以背后的支持力量,各自称之为蓝派和青派,才是正确和比较符合事实的。

校园政治因此变相成为执政党和反对党的角力场所。就这一点而言,两方面都看到国立大学校园选举的潜在价值。国立大专的学生都是党团未来的人才库。如果能在大学时期就可以植入党团本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那么未来要拉拢他们就变成轻而易举了。所以,国立大专选举异变成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角力,学生某个程度上成为党团的代理人,间中原因不言而喻。

近年来的校园选举,竞选高度已经不断的下降。所谓的竞选高度,指的就是竞选宣言和竞选纲领方面已经被学生忽视而不再被视为胜选的要素。取而代之的是无止尽的谩骂,在电子媒体和社交网站不间断的互相攻击。面子书上的“大专内幕者”(Uni-breakingnews)网页,就充分反映了这个现象。当管理员不断在呼吁群组人把讨论议题聚焦在学生福利上的时候,换回来的只是更激烈的谩骂和批评。从面子书上可以看得出,校园选举已经沦为学生政客横行的平台。

在校园选举中,大家严重忽略了一个学生代表和校园领袖应该做的东西 。那就是:

如何改进学生在校园内的福利和生活水准?

如何带领学生走出象牙塔并增值,以便可以培养一批社会真正需要的大学生?

如何在学生力量薄弱,校园权利旁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左右逢源,带领大学生走出困境,改变现状?

学生在聚焦于口水战和人身攻击之余,并没有好好就以上三方面好好下功夫。在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过程中,数据(Data)、背景研究(background study)、影响力(impact)和方法(methodology)都必须好好下苦工,那不是单凭牙尖嘴利或者是生花妙笔可以制定出来的。

奉劝所有欲竞选学生代表的学生,好好脚踏实地的研究和推出本身的竞选纲领。

请你们关心一下,如何帮助校园内的弱势群体,如来自东马的学生,每一年回乡的飞机票都花上他们大量的贷款(PTPTN),让他们不胜负荷。

请你们想想看,如何让大学成为一个更“绿”更环保的环境,让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楷模,带头提倡环保。

请你们想想看,如何更有效的促进种族和谐,国民团结。

请你们想想看,如何帮助国立大专生和世界接轨,让我们的大学生更有竞争力,以便和在全球化时代重,和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争一长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