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5, 2010

回教党升格支持者俱乐部对巫统影响深远


回教党日前宣布把支持者俱乐部的会员,提升为正式的党员。支持者俱乐部也成为正式的臂膀。这一个改变,算是回教党近年来最激进的改变,也在我国政坛,引起了阵阵的回想。

到底这一个变化,会如何改变回教党?回顾回教党的历史,它原本就不是一个纯回教教义政党。五、六十年代,回教党在布哈努丁(Burhanuddin-Helmy)的领导下,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色彩。布哈努丁本身就是一个左翼分子。那时候的回教党,在民主行动党崛起前,和社阵是国会最强的反对声音。在布哈努丁被内安法令逮捕后,阿里斯接过领导棒子,过后回教党加入了国阵,路线就逐渐往资本主义靠拢。到了1980年代初期,回教党退出国阵后,在中东回教复兴运动影响下,大批宗教司加入回教党,确立了党内原教旨主义倾向,并提出回教国理念。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回教党。

回顾回教党整个政治斗争路线,由社会主义辗转到宗教主义路线,说明了回教党的路线其实捆绑在党领导人和基层党员的身上。从这点来看,党内支持者俱乐部升格为正式臂膀,绝对可以影响到未来回教党的政治路线。当然,改变绝不可能是一时三刻可以完成的。因为真正要谈化回教色彩不是增添非回教徒党员,而是铲除极端狭隘的思想。支持者俱乐部的对回教党的影响力仍有待观望,主要因为这个新臂膀依然在党选中没有投票权,但是在非土著党员和党内专业派领袖整合的情况下,回教党可以预见的将会更积极的往中间路线靠拢。

往中间靠拢的回教党,对巫统来说绝对是影响深远的。巫统和回教党的票源同样来自马来族群。以往当两者在马来社群中的支持率和选票打成平手时,巫统往往靠非土著的支持而轻骑过关。作为巫统的宿敌,回教党时常被标榜为危害非土著利益的极端宗教政党。从这一次的诗巫补选中人联党对回教国课题仍穷追猛打可见一斑。

但是,回教党这一个改变,却让巫统长久以来舞弄的回教国选举魔术棒失灵。回教国课题将会随着回教党内正式的非回教徒党员增长而变得无关重要,乐观者甚至认为会有那么一天回教党不再谈论回教国,而回归创党初期的民族主义路线。这样,巫统再也不能有效的操弄回教国课题以便获得非土著的支持。如果只是看表面,接受非回教徒党员的回教党,可能比只接受马来人入党的巫统来的更开放呢。巫统在一瞬间丧失了批斗回教国的政治资本。

如果巫统换一个模式,往种族极端路线极速前进,也未必可以全取土著选票。原因现今巫统给予很多马来人的主观印象,就是金钱政治、朋党主义、傲慢、滥权和贪污。党领袖都家财万贯。这和回教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清廉、朴素和谦逊有很大的落差。在塑造马来人向往的价值观上,巫统依然可能略逊一筹。巫统要固守现有的选票地盘,问题应该不大。但若要争取更多的马来票来抵消失去的非土著选票,却也不容乐观。回教党这一招,可谓让巫统进退失据,既不能再强打回教国招牌,也不能单靠马来土著选票过关,这可谓骑虎难下了。

回教党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两个巫裔为基础的政党开始了新一轮的选票竞争。到底谁可以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Sunday, May 23, 2010

华人不支持国阵,会造成种族政治两极化吗?

从补选的成绩来看,我们很清楚看到华人是一面倒倾向反对党。这是308大选过后的趋势,从武吉甘当支持回教党,在乌雪支持公正党,到诗巫的华人支持行动党,民联三党基本上已经代替了所谓“传统”、“老牌”华裔政党,如马华和民政党。

眼看着马来人和印度人几乎有回流国阵的倾向,而华人则拥抱反对党,让不少人担心,国阵会否因此抱着零和心态,走极端种族路线,摒弃华人并巩固本身的马来人票源。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国阵,或者更正确的,巫统,能不能靠这一种策略来维持本身的权威和政权。

首先,巫统如果要执政,那么它必须坐拥超过一半的国会议席,也就是112个。虽然没有确实的数据来全面剖析马来西亚的选区结构,但是可以确实知道的是,国内以混合型国会选区居多,占有大约六成。曾几何时,混合区是国阵的胜选保证。通过获得大多数的马来选票,加上少数/过半的华裔和印裔选票,国阵在每一个混合区几乎都轻骑过关。就算马来反风或者华裔反风猛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立族群的选票互补不足,还是一样胜出。

但是308大选成为了一个分水岭,国阵在混合区的神话破灭了。民联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复制了国阵的方程式 – 争取大多数非土著的选票,马来票略到一半就足矣胜选。华裔如王八吃了秤砣,铁定了心唾弃国阵。任你伸出三百万还是五百万的橄榄枝,天王老子我们都不卖账。曾有媒体朋友形容这种心态为沉默的愤怒,我认为这是绝望的愤怒 – 在极度绝望之下,把所有的心声诉诸选票,换一个未来。华人票一面倒支持国阵,加上回教党在乡区的组织能力和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增长,压倒国阵(巫统)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成熟了。

此消彼长之下,加上现在民联在四个执政的州属所拥有的行政便利,可以深入更多内陆和乡镇地区进行政治宣传,和分发政策糖果。国阵(巫统)要像以前这样在乡区选区呼风唤雨,已经不可能了。以这个事实作为根据,那么巫统充其量可以控制一半,或顶多六成的乡区/内陆选区和选票。我们再以308过后的补选成绩做一个指标,数据显示国阵不曾在城市选区胜选(除了直落甘望,那是森州前大臣的老巢,另当别论),相信来届大选国阵会在城市选区面对更险峻的考验。

综合了种种因素,可以做出一个总结,国阵在城市选区的席位会进一步沦陷,在混合区,308大选以不超过两千票多数票的国会议席,也可能崩盘。其中霹雳州有三个,雪兰莪两个,吉打、马六甲、彭亨、玻璃市、登家楼各一个。到最后,国阵只能固守内陆和马来乡区票。如果选区没有重新划分,国阵失守政权的可能性极大。

而应对这篇文章的结论就是,国阵不可能可以在只获得马来选票的情况下执政,至少不是这一两届大选。所以国阵如果坚持走两极化的种族政治竞选策略,那无异自掘坟墓。

http://www.therocknews.com/citizen-reporter/comment/2010-05-24/16542.html

Tuesday, May 18, 2010

诗巫补选启示

诗巫补选爆冷给行动党夺了国阵的堡垒区。这场补选过后,冒起了许多问号,包括国阵人联党在内的主干人物都认为国阵输得莫名其妙。作为选区内的主干族群的华人,再次受到当权者的质问。

问题如下:华人到底要什么?这个问题不曾间断的在乌雪补选和诗巫补选被政治人物提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得从华人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本土历史中寻找。华人南来过后基本上都是以经商为主。若干年后,华人社群形成一个独立的经商、社团和教育系统,这就是华团、华资银行和华教的前身。独立至今,除了华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华资和华教的版图都不断的萎缩。这固然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但是更严重的是,越形险峻的经济形势、社会治安,和日渐严重并且系统性的贪污,才是掐杀以经商为主的华裔之生存空间。反向来说,华人要的,就是社会治安、政治清廉、广泛的经济自主,和母语的教育空间。

这种诉求,其实不止于华人。事实上这些价值观已经变成城市选民的选票指标。败坏的治安、严重的贪污、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环境飞速的提高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的生活成本,大大超过所能负担的水平。“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正正就是城市居民的写照。人们有口说不出,有冤无处诉,唯一让政府意识到这些不满的方法,就是渲泄在选票上。在这方面,各族人民显现了真正的团结,不分种族的摒弃不负责任的政治人物,以票求变。这绝对无关族群,当权者如果还是执意要把败选的帽子扣在华人身上,华人固然无话可说,但这绝对不会帮助当权者赢回选票、重夺政权。

坊间有许多评论人认为在华人一面倒唾弃国阵后,国阵将会紧缩政策,走更激进的种族路线,以便在未来保住政权,或进一步重夺国会三分之二多数。事实是,这种做法可能可以维持国阵的马来人基本盘,但是绝不肯能会增加本身的选票,反而促使非土著选民和国阵渐行越远。我们以吉隆坡的国会选区作为一个指标,十一席当中,华裔占多数的只有四个(甲洞、士不爹、蕉赖、武吉免登),但是国阵却输掉了十一席中的十个。这足以证明城市里的其他族群对国阵的不满一样到沸点了。

纵观全国222席国会议席,城市选区占了不下三分之一,如果国阵一意放弃中间路线,而往极端民粹路线靠拢,那么三分之二多数肯定无望。值得注意的是,乌雪和诗巫补选显示乡区选民也开始动摇了。如果未来民联三党集中火力驻扎乡区,进攻半城乡国会选区,国阵可能遭遇比308大选更大的政治海啸。

一个良好的施政,绝对不是零和游戏,更不可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达到本身的目的。唯有真正落实良好的政策,才是赢回政治主动权的方法。这点,和国阵及民联共勉之。

Tuesday, May 11, 2010

从英国悬峙国会看马来西亚政治操守

英国国会选举出炉,议会中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取得超过半数席位组织政府,现在正呈悬峙国会状况(hung parliament)。当中保守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现正积极拉拢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组织联合政府。

这一次的选举,是自由民主党自1980年代成立以来,最靠近执政权的一次。由于英国传统两大政党 – 保守党和工党都没有获得过半的议席,造成获得57席的自民党成为了左右政权的造王者。两大党都争相拉拢自民党以便可以组成政府。

这么大的一个诱惑在前面,自民党依然秉承英国议会传统政党的良好政治操守。作为一个中间偏左的政党,自民党在更多方面和立场左倾的工党有更相似的政治理念。但是作为一个尊重民主精神的政党,自民党尊重保守党作为议会第一大党的权利,给予保守党优先谈判权和组阁权。这种做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于英国宪法内,纯粹是尊重民主和议会精神的做法,更可贵的是,自民党党员在获知两党为组联合政府谈判后,并不是第一时间争取官职分配和名额,反而高调施压并提醒党魁,以便在谈判过程中谨守自民党的政治理念和施政路线,绝不可以以此换取政治筹码。以上的种种,显示了自民党注重“党格”和政治路线,多于牺牲尊严所换回来的权利。

回看马来西亚的政治状况,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选举过后出悬峙国会,会是多么混乱的状况。308大选过后民联执政的霹雳州,因议员跳槽而导致政府倒台,让国阵的党格破产。雪兰莪州政权,在巫统和回教党进行的柜底交易中显得风雨飘摇,一不小心就会倒台。国阵和回教党的理念相近吗?这完全不见得。那么撮合他们的就只是权力分享。同样的,跳槽的青蛙难道又是为了政治理念或者是人民的利益吗?看来为自己荷包着想居多。而安华的916夺权,不也是昭然若揭的显示其夺权的私欲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选举程序。但是单单靠明文规定的条文并不足以阻止政治人物的奥步。我国的政治人物依然缺乏良好的政治操守,其本身没有把政治理念和政治道德放到最高点,反而肆意破坏。这样下去的话,无论任何的政治制度改革都不足以让我国成为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

真正的民主,需要一流的制度,和良好政治操守的政治人物,才有成形的条件。

祝我们好运。

Wednesday, May 5, 2010

沦为形式化橡皮章的上议院

我国继承英国西敏寺国会制度,在三权分立下的立法权,设有国会上下两院。下议院就是由一般民众熟悉的民选国会议员组成。至于上议院的成员,则根据宪法规定的比例由州立法议会推荐和最高元首委任。

在我国,下议院扮演着重大的立法角色,为主要的提案、审核和覆准机构。和下议院不同的是,我国制宪之初,主要赋予上议院行使代表州属的功能,并让州属直接参与联邦国会议政的功能,以便联邦制底下的州属权益受到国会的保障。回顾人类的历史,联邦国会保障州权始于1787年于美国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该历史性会议,制定了美国国会两院制之下的参议院(等同我国的上议院)为比例代表制,规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各州拥有同样数量的代表权,以便可以平衡众议院中以人口为代表权的机制,同时也确保小州属的权益受到保障。这个机制,开人类之先例,让民主制度更形完整。

在我国独立之初,上议院仍扮演着以上的角色。马来亚独立初期的联邦宪法规定上议院由38名上议员组成(11个州属各推荐两个,剩余的由最高元首委任)。马来西亚成立过后,联邦政府于1964年修改宪法,最高元首委任的上议员增加到32人,14个州(新加坡仍然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总数有28个上议员。这时候州权已经开始被侵蚀了。而现今的宪法,规定13州各自委任两名上议员,加上最高元首委任的44个名额,总共有70名。如果我们以州属委任上议员和联邦委任的上议员做一个数量比较,州属的代表比例,从1.375,据降到现在的0.59,实在惨不忍睹。

最高元首一般上都是在首相的劝告下委任上议员。这么一来,上议员就成为了执政党的政治资源之一。上议院成为了收留失意政客(通常都是在大选中落败的候选人)、安插亲信(通常无缘上阵大选,但通过上议员出任内阁要职)以及犒赏下属(如从公正党回锅巫统的安华前政治秘书依占)的政治窟。原本应该代表州属利益的上议院,转眼间已经变成国阵成员党内分猪肉的屠宰场。个别成员党按照所谓的国阵精神,瓜分44个委任席位。到最后,上议员空有立法之名,却无权利之实,只沦为形式化的橡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