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0, 2011
华基政党必须推销全新政治价值观
在政治和社会意识上,华社依然摆脱不了本身的族群的框框。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华裔深痛政府实施以种族和固打为核心的政策,造成华裔无论在商业或者政治上都是去先机。但另一方面却基于少数族群的不安全感以及自我保护性,华裔逐渐自我框限在本身族群的圈子。最好的证明例子,就是国内山头林立的华团。那是一种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游戏,它只会更进一步的把我们本身边缘化。回顾独立五十年来的人口比例数据,我们不难发觉一旦自我框限的形式固执的发展下去,那么华裔会有那么一天,将丧失整个社会版图。 以上的局面,源于国家人口比例之失衡,以及政治权利分配不均所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和破开这种局面,这个重任就落到的政党,尤其是华基或者是由华裔做主导的政党身上。 立国以来,马来西亚的政党都脱离不了以族群基础为主的操作模式。联盟、国阵、人民阵线、替代阵线到现在的民联都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美其名权力分享,各族共治,实则造成各种族之间的界限更为明显。就以西马的国阵来说,它是一个以巫统为主,马华、国大党为族群代理(races proxy),加上民政党和人民进步党为制约棋子的政治联盟。民联没有这么复杂,但308大选逾两年后,原有的跨种族色彩进一步凋零,从近期民主行动党一直就华裔选票归属而和马华争论不休,证明了经过了3年,民联依然避免不了种族主义的魔咒。 要跳出这个魔咒,政党的架构、党员制和政治理念固然要改变,但是最迫切的,还是重新慎思政党本身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怎么一个说法呢?政党的价值观就源于他们创党的触发原因(triggering factor)。以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来说,巫统是因为反对马来联邦剥夺马来人权益而成立的。马华则是为维护新村华人的利益而发起的政党。至于民政党在赛胡申阿拉斯、陈志勤和林苍佑三头马车的时代,走的是中间偏左的路子,过后就迷迷糊糊的摸不着路。民主行动党原本是有左派社会主义路线的政党,但是这些年来,更像一个华基政党。 这些政党的价值观,到底还符合二十一世纪的马来西亚政治环境吗?一个政党的现有价值观如果经不起政局的考验,或者是受到选民人数、支持者、政治体制和环境的限制而没有发挥的空间,那么注定没落。如果以上的情形发生在种族性的政党身上,那么其所拥护或守护的族群将无可避免遭到厄运。以少数族群政党,如马华、国大党来说,他们现有的族群基础的价值观在人数不断下降之下已经受到侵蚀。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同时也回到文章之始提出的华裔小圈圈,一同来解决。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身为少数族群的华裔,根本没有得不和马来人合作。但是和现有的模式相比,我们其实可以做出一点的改变。与其保持一贯马来人释放政治资源于华人的宾主合作模式,现在我们应该反客为主,但是不是提供他们资源(要提供我们也不够马来人掌控的多),而是向他们推销全新的价值观 – 一个以普世价值观和中庸为主,可以为全民接受的价值观。在政治上,华裔领袖与其抱着配合的心态,不如主动伸出手和马来人合作,以新的价值观作为结合体。这是避免华裔政治力量再遭进一步边缘化的唯一方法。合作模式可以始于跨种族的议席分配,议席分配不再以种族为考量,而是共同推出专业、有诚信和能力的候选人。唯有突破种族投票趋向之后,那才可能破除种族的框框。 我们不期望马来西亚会会诞生一个马丁路特金来破除我国的种族隔阂,但是我们期待政党可以昂首跨出第一步,为少数在族群的未来杀出一条血路,改变国运,改变我们的命运!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