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大学招生统一由高教部旗下大专生入学管理局处理。所有选择进入国立大专的学生,都必须在网上申请进入本地大专。但是这个制度每一年都引起争议。尤其是申请失败过后上诉的学生,十之八九最后还是无法进入本地大专求学。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先撇除学生的成绩和大专的录取资格,让我们来探讨上诉的程序。
马来西亚的国立大专,各个科系收生都必须符合ISO的标准,师生比列必须严厉控制在某个指标,所以也不存在随意增加学额的现象。在第一轮的入学中,有些大学的固打学额会被填满,这些通常都是热门或老牌大学,不然就是热门的科系(如工程、药剂、医科等)。有些则还有空缺,这些腾空的固打,都可以让符合资格的上诉学生填补。
在第一轮的大专入学申请中,学生会填入八个选择,然后由大专生入学管理局处理。在第一轮的申请中落第的学生,可以作出最后的上诉。上诉的模式和第一轮的申请模式就很不一样了。学生只有得填两个选择,而不是八个。这时候,盲点就出现了。
盲点的出现是因为在于第二轮上诉的时候,学生根本不懂到底各个大学的科系,还有那一些没有填满,或者还剩下多少。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第一轮申请的时候各个大学的学额是100%空缺的,学生可以填入8个选择,机会还可以说蛮大的。第二轮上诉,各个大学剩下的学额很可能平均不到10%(没有确实数据,只是根据往年的情况推测),而学生只能在填两个选择。一旦他们这两个选择的科系没有空缺的话,成绩就算是比其他上诉者好,课外活动比其他人强,他也注定只能吃闭门羹。
这种上诉的制度,站在国家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很浪费资源的。一方面这样会让诸多负担不起私立大专的学子升学无门,也可能让许多冷门大学的科系空额悬空着。高教部应该改善这种僵化的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笔者曾经就大专升学上诉通过另外一个管道帮助第一轮申请本地大专失败的学妹进入国立大专,那就是直接到所申请的科系之系院,会见负责学术的副院长,以确保该科系在摄取第一轮的学生后,仍然有空缺,然后才在上诉栏的两个选择中,填入该大专该科系。这样才可以确保本身不会不明不白的被淘汰了。至于高教部方面,也应该在第一轮收生过后,列出还有能力录取学生的科系和大学,避免学生碰运气的时候选择到已经额满的科系而提前被淘汰。
1 comment:
赞同这样的说法。只能感慨地说,靠运气。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