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0, 2011

华基政党必须推销全新政治价值观

在政治和社会意识上,华社依然摆脱不了本身的族群的框框。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华裔深痛政府实施以种族和固打为核心的政策,造成华裔无论在商业或者政治上都是去先机。但另一方面却基于少数族群的不安全感以及自我保护性,华裔逐渐自我框限在本身族群的圈子。最好的证明例子,就是国内山头林立的华团。那是一种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游戏,它只会更进一步的把我们本身边缘化。回顾独立五十年来的人口比例数据,我们不难发觉一旦自我框限的形式固执的发展下去,那么华裔会有那么一天,将丧失整个社会版图。 以上的局面,源于国家人口比例之失衡,以及政治权利分配不均所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和破开这种局面,这个重任就落到的政党,尤其是华基或者是由华裔做主导的政党身上。 立国以来,马来西亚的政党都脱离不了以族群基础为主的操作模式。联盟、国阵、人民阵线、替代阵线到现在的民联都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美其名权力分享,各族共治,实则造成各种族之间的界限更为明显。就以西马的国阵来说,它是一个以巫统为主,马华、国大党为族群代理(races proxy),加上民政党和人民进步党为制约棋子的政治联盟。民联没有这么复杂,但308大选逾两年后,原有的跨种族色彩进一步凋零,从近期民主行动党一直就华裔选票归属而和马华争论不休,证明了经过了3年,民联依然避免不了种族主义的魔咒。 要跳出这个魔咒,政党的架构、党员制和政治理念固然要改变,但是最迫切的,还是重新慎思政党本身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怎么一个说法呢?政党的价值观就源于他们创党的触发原因(triggering factor)。以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来说,巫统是因为反对马来联邦剥夺马来人权益而成立的。马华则是为维护新村华人的利益而发起的政党。至于民政党在赛胡申阿拉斯、陈志勤和林苍佑三头马车的时代,走的是中间偏左的路子,过后就迷迷糊糊的摸不着路。民主行动党原本是有左派社会主义路线的政党,但是这些年来,更像一个华基政党。 这些政党的价值观,到底还符合二十一世纪的马来西亚政治环境吗?一个政党的现有价值观如果经不起政局的考验,或者是受到选民人数、支持者、政治体制和环境的限制而没有发挥的空间,那么注定没落。如果以上的情形发生在种族性的政党身上,那么其所拥护或守护的族群将无可避免遭到厄运。以少数族群政党,如马华、国大党来说,他们现有的族群基础的价值观在人数不断下降之下已经受到侵蚀。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同时也回到文章之始提出的华裔小圈圈,一同来解决。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身为少数族群的华裔,根本没有得不和马来人合作。但是和现有的模式相比,我们其实可以做出一点的改变。与其保持一贯马来人释放政治资源于华人的宾主合作模式,现在我们应该反客为主,但是不是提供他们资源(要提供我们也不够马来人掌控的多),而是向他们推销全新的价值观 – 一个以普世价值观和中庸为主,可以为全民接受的价值观。在政治上,华裔领袖与其抱着配合的心态,不如主动伸出手和马来人合作,以新的价值观作为结合体。这是避免华裔政治力量再遭进一步边缘化的唯一方法。合作模式可以始于跨种族的议席分配,议席分配不再以种族为考量,而是共同推出专业、有诚信和能力的候选人。唯有突破种族投票趋向之后,那才可能破除种族的框框。 我们不期望马来西亚会会诞生一个马丁路特金来破除我国的种族隔阂,但是我们期待政党可以昂首跨出第一步,为少数在族群的未来杀出一条血路,改变国运,改变我们的命运!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要无限制的发展,还是高度的制衡?

全国大选几乎已经近在眼前。在砂劳越州首席部长宣布解散州议会过后,大家除了旁观州选进程,同时心里面也在估量,第十三届全国大选会花落几时。这个时候,最着急的莫过于选举的准候选人。除了要争取上阵的机会,更要确保上阵过后可以胜选,以免把自身的政治前途断送在战场上。


说到胜选,那就必须回到最原本的因素,那就是选票。而选票又和选民挂上等号(撇除所谓的幽灵选票、“作票”等等奥步)。民心所向将决定胜利属谁。在308大选中,党团和政治人物第一次感到选民的威力,以及选票可以带来的海啸效应。浅析308大选的选票流向,华人和印度人一面倒向民联,马来人选票 – 尤其是年轻人也转向,造成国阵头一遭失去五州政权,以及国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


308选票的转向,可以总结为“情绪转变”,选民的不满占据了投票的首要因素,情绪化的宣泄是导致国阵惨胜的真正原因。308大选是难得一次的大多数选民一起大举举起反对的旗帜,但是却不代表人民已经了解到真正需要改变的原因。情绪化的投票方式只会让政治人物更肆无忌惮的实行糖果政策,以政治安抚来抵消选民的情绪,进而继续守住政权。如果这个国家要真正的改变,那么选民有必要有最低能力的政治思考能力,来分清楚“情绪”的不满,还是需要“实质”的改变。


那么选民思考的方向是什么?我想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那么才可以清楚知道我们的思考方向。我国独立之际,宪法的制定参考印度的宪法,那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宪法制度秉持着“宪法至上”(constitution Sovereign)的精神。行政体系(内阁)和立法机构(国会)的权利,都是宪法赋予的,而司法体系(法庭)就是负责裁决行政和立法机构是否有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利执行任务。五十余年过去了,马来西亚的“宪法至上”的立国精神却悄悄的演变成为“国会至上”(parliamentary sovereign),造成国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不是宪法。


这种制度和宪法至上制度的分别是,国会可以随意修改宪法,国会所做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而国会也拥有最后的立法诠释权(而不是法庭),整体而言国会的权利是不受限制的(就好象英国国会至上的宪法制度)。我国整体演变成这种模式,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执政党常年在国会取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席,并且不断立法加强行政体系的权利,造成国会加上行政体系成为一个强势的混合体,而司法权惨遭边缘化。另外一个原因,说来有点可笑,那就是我国的法官大多数都是在英国法律制度下毕业和执业的,因此任何判决或司法诠释更倾向于英国的政治体系。


在国会至上的体系下,如果依然让执政党独大,那么我国固然可以在毫无制衡的姿态之下迅速发展,但是同时,我们就必须冒着牺牲立国精神,以及失去宪法所赋予我们的权利。远的不说,内安法令原本就不符合宪法精神,但是它以让在执政党掌控的强势国会里被通过。这点,值得我们警惕。在国会和行政体系强势的运作下,官家贪污腐败、滥权违法等事件只能透过选民的选票,才能彰显正义,司法权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选民未来的投票趋向,应该往“高度的制衡”或者是“无限制的发展”的方向思考。思前想后过后,才决定把神圣的一票,投给那一个政党。

先进国的指标 - 风险、危机和责任管理

日本在上个星期,发生了9.0级大地震。


地震过后,受影响地区的硬体设施几乎被破坏殆尽,核电厂也承受不住大地震的摇晃,而发生大爆炸和辐射泄漏。原本属于空军的战斗机,也被地震送去给海军,浸在海水里,报销了。


但是,让人惊讶和感叹的,是日本的人民。我们没有看到一贯的哀鸿遍野,也没有看到趁火打劫的土匪,有的只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以及高度纪律化的良好操守。执法人员更是坚守岗位,日本自卫队(军队)在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救灾。核电厂的员工,更不惜一切坚守阵地,以自己的生命,来确保核电厂的核心反应炉不会融会,避免核辐射灾情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地震,无数的钢骨水泥建筑物倒塌了,但是日本人民的内心,在面对灾情的时候,比水泥还要坚强,还要稳固。日本不但是科技大国,同时也是先进国 - 在危机管理、风险评估和社会责任方便,比别的国家先进。强如美国,他们在面对卡特里娜风灾的时候,也不如日本人的坚强和乐观。

一流的国家,除了要有一流的设施,也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国民教育。


回顾马来西亚,我们(曾经)拥有世界第一高的建筑物,(曾经)拥有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数不尽的“马来西亚能”的第一(世界最高国旗,最大月饼,最大印度煎饼等等),足以超英赶美,但是如果说起马来西亚的管理,那么可能就要和非洲的津巴布韦,或者是缅甸比较。所以我们也有建好不到两年就倒塌的体育馆,也有常年定时漏水的国会,以及不见引擎的战斗机,和不能下沉的潜水艇。


类似标榜“超英赶美”的建筑物,匹配我国惨不忍睹的管理制度,好比中国大跃进时代的浮夸。就算口号喊得响彻云霄,一旦发生危机,那么一切就原形毕露。


一个国家的管理素质,很多时候和国家的能力和未来划上等号。试想想,一个风险管理差劲,如何可以有效的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一个危机意识低弱的国家,如何能在竞争强烈的全球化时代中,在列强中杀出重围,确立本身的品牌和优势,以便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一旦领导人如此,那么教育出来的人民也随之一样。更严重的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太过注重考试和评估等功利主义,却少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上着墨,造成我国的人民普遍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低落。


没有社会责任的人民,藐视管理的政府机制,急功好利的教育制度,这三个因素综合在一起,我想,我国的前景实在堪忧。

Tuesday, March 8, 2011

浅析今年大选的格局

我们看到近期国阵在补选中都接连告捷。无论是丁能、吉道还是万里茂,国阵全都以更多得多数票和更高比例的选票获胜。相对于308过后的几场补选,国阵几乎有谷底反弹的迹象。这也成为一般政治评论家点评国阵在未来全国大选胜算的的标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所谓补选中的“依约(Ijok)效应。所谓的依约效应,指的是国阵在308大选前的依约补选,国阵候选人以1850多数票击败后来成为雪州大臣的卡立,但是却在308大选中,在同样的对垒中以1920多数票败北这个政治现象。

依约效应充分显示补选和全国大选的分别。偏居一隅的补选对执政党来说都相对有利。掌控庞大资源的执政党可以在各政府机关和竞选机器的配合下,量身打造(customize)竞选策略,并倾全国之力和资源集中猛攻该地区。相较于资源薄弱的反对党,执政党可以说在补选格局中占尽上风。然则,全国大选则不一样。全部国会议席和州议席开打的当儿,资源调配就不是补选那么一回事了。全国大选主打的是议题,糖果政治的效应就没有那么彰显。在烧红议题的当儿,加上网络媒体的配合,往往把执政党的优势削弱。

因此,如果要印证和推敲未来全国大选的格局,补选成绩并非完全可靠的标准。要准确预测大选的风向,那么我们依然要循种族政治的老路去分析,虽然对马来西亚的民主而言是个可悲的现象,但是却无可奈何。

华人在308大选过后的选票倾向转变不大,依然对反对党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纳吉拟定的政策固然比以前开放,但是依然没有看到任何实质和系统性的变化,尤其在经济和教育方面,让期待可以有更公平待遇的华人却步。其中占华人人口最多的中产阶级,对纳吉无力抑制通货膨胀而导致百费高涨感到深深不满。这些人都是反对党中坚的选票。唯民联中的回教党被揭露在执政州属执行许多回教化政策(包括不准在吉兰丹售卖彩票),这点倒是帮了奄奄一息的马华一把,成功让执政党吸引回一些保守华人票。但是总的来说,格局和308一样,变化不大。

至于印度人,308大选的时候一面倒支持民联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除了少部分受高深教育的印度人,其他基本上一边倒向国阵。这个现象,会让民联在那些多数票不过千张的国会议席面对严峻的考验。基于印度人的选票很零散的分布在各个国会选区,但是数目却足以印象胜算属谁,因此也就埋下了民联一个重磅炸弹。

至于最复杂的,当属马来人的选票形势。一般上我们在补选中都看到马来人选票是向国阵靠拢的,尤其是上了年纪,或者是乡区的马来人。但是如果深入分析,也不尽然。尤其当笔者眼看国立大专校园选举,校阵的马来人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马来人的选票,尤其是年轻人的,未必就全盘倒向国阵。从行动党近期委任巫统原来佐哈里之子担任林冠英的政治秘书,可以看到民联的智囊团也发现了这点,因此期待以这一个方法,突破一点,带动马来年轻人全面的涌向反风。这点为不远的全国大选平添变数。

如果说1969年的大选,联盟之败源于华人票,而308大选,国阵则在华人和印度人联手支持蒙受重挫,那么不远的大选,决定国阵成败的,将会是80后的马来人!赢马来年轻人选票者,将赢的马来西亚的政权

Tuesday, March 1, 2011

从校园选举看全国大选以及两者两者链接的迷思

校园选举经过一连串暴力和争议事件过后,总算告一段落。各大专即将进入遴选学生代表理事会领导层的阶段。希望一切东西顺利上轨,学生代表可以早日履行责任,为学生谋取福利。


回顾今年的校园选举,竞争特别激烈,争议和奥布也特别多。无论是博大学阵被取消资格,或者是马大女候选人选前失踪,都很诡异,当中也有令人怀疑造假的成分。当然,整个校园选举竞争之激烈,奥布之多,这点绝对不是偶然的。这一切,只因为全国大选接近了。


各位一定觉得很奇怪,大专院校的校园选举,和全国大选,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点,我们就得了解整个校园选举背后的游戏,和当中的台词。


涉及校园选举的各个党团,其实都知道并了解校园选举的潜台词和规则。校阵固然和执政党脱不了干系,学阵和反对党的密切关系,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种潜规则,学生本身也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学生来说,校阵就等于国阵,学阵就等于民联。这种观念已经代替了学生心目中原有的学生运动。除了观念上,在各阵营上的开支,也显现出各阵营都拥有各自的“后台”,如果说校阵各种各样的开销是来自国阵的支持,那么学阵所复印的大量全彩宣传品(这点连校阵都自叹不如),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多媒体,以及购买数量庞大的年柑,在学校派送,所耗费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各位看官心中有数。


现在的校园选举,已经演变成政党在大专开辟的第二战场。想当年马大学生会在60年代大选的时候登高一呼,提出超越联盟和反对党的第三选择,并巡回全国向人民解释他们的理念。这点,在现有的学生运动已经不复存在了。和60年代学生运动相比,现在的学生运动给多时候局限于政党的意识形态,提出的政治论述有很深的政党影子。这点注定了学阵和校阵之间不能提出跨阵线合作,以学生运动自由和中立的立场来说,这点是相当可惜的。政党同时也把校园选举这个平台,当成培训未来新血的摇篮,让他们先经历小型的选举和操盘,以备未来之需。所以,我们看到各自阵营的领袖过后直径加入个别的政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由于校园选举已经变成政党的第二战场,因此,学生在校园选举的投票倾向也具有指标性。从校阵或者是学阵的胜选率,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意属那一个阵线。今年的校园选举,校阵虽然在主要的大专仍然执牛耳,只是失陷了马大和国大,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选票流向,那么我们会发觉,校阵的票数大大的流失。尤其是马来学生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学阵的。在大学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可以投票的合格选民。所以校园选举的成绩,对国阵来说,绝对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在首相纳吉高调的回应马来人选票已经回归之余,校园选举的成绩,几乎对纳吉当头敲了一棒,也敲了国阵的丧钟。


年轻选票在未来是决定全国政权属谁的关键票源。赢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是一种政治趋向这点,在这里善意的提醒各个党团。